编撰 张志水
唐代信奉泰山石敢当的习俗有出土的碑刻记录。
宋朝王象之 1163-1230,进士,知县,博学多识,精史地之学,收集地理书及诸郡县地志图经,于宝庆年间著成《舆地碑记目》地理学名著,书中记载宋朝庆历时期,福建莆田出土一块石敢当碑,其中铭文曰:“石敢当 镇百鬼 厌灾殃 官吏福 百姓康 风教盛 礼乐昌 大历五年县令郑和字记”。由此可知,至少在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以前已经出现请石敢当消灾避难,百姓安康的习俗,并且影响到了官衙宅地。
经过1300多年弘扬发展,华夏大地天南海北直至邻邦诸国石敢当习俗广泛传播开来,不但民居官衙,更扩大到庙堂、街巷口、岔路口、山脚下、河湖边、码头海岸等等人们常去的地方。体积大的三四米高数百公斤重,体积小的仅仅手掌大。材质有石、砖、瓦当、陶瓷、木头等许多种类。特殊遗存只能见到巨幅拓片,无法确认年代、地点、体积等具体信息。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平安、和谐、幸福吉祥的美好期盼,传承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对促进华夏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