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Boost-GBDT

Boost-GBDT

作者: zhouycoriginal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6:03 被阅读0次

GBDT也是集成学习Boosting家族的成员,但是却和传统的Adaboost有很大的不同。回顾下Adaboost,我们是利用前一轮迭代弱学习器的误差率来更新训练集的权重,这样一轮轮的迭代下去。GBDT也是迭代,使用了前向分布算法,但是弱学习器限定了只能使用CART回归树模型,同时迭代思路和Adaboost也不同
GBDT在迭代过程中, 假设我们前一轮得到的强学习器是f_{t-1}(x),损失函数是L(y,f_{t-1}(x)), 那么本轮得到的新的一个学习器h_t(x), 让本轮的损失函数L(y,f_t(x))=L(y, f_{t-1}(x)+h_t(x)), 本轮迭代的决策树, 要使得全局上的损失尽量变小.

GBDT 回归

GBDT的思想可以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解释,假如有个人30岁,我们首先用20岁去拟合,发现损失有10岁,这时我们用6岁去拟合剩下的损失,发现差距还有4岁,第三轮我们用3岁拟合剩下的差距,差距就只有一岁了。如果我们的迭代轮数还没有完,可以继续迭代下面,每一轮迭代,拟合的岁数误差都会减小。
本质上, GBDT对于回归类问题, 拟合的是一个残差
GBDT也是一个加法模型, 用的也是前向分步算法:
f_k(x)=\sum_{k=1}^{K}T(x;\theta_k)
其中, \theta_k为决策树的参数, K为决策树的个数
假设一个训练集
T=\{(x_1,y_1),(x_2,y_2),...,(x_i,y_i)\}
我们知道GBDT使用CART作为其弱分类器, 对于回归问题, 输出数据将被划分为J个互不相交的区域R_1,R_2,...,R_J,,并且在每个区域上都有一个固定的输出常量c_j, 这个常量前面提到过,可能是一个均值, 那么树可以表示为:
T(x;\theta)=\sum_{j=1}^{J}c_jI(x\in R)
在前向分布算法的第k步, 给定当前模型f_{k-1}(x),我们需要求解:
\theta_k=argmin\sum_{i=1}^{m}L(y_i,f_{k-1}(x_i)+T(x_i,\theta_k))
公式和文章开始部分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得到了第k步的树的参数, 那么对于这个损失函数L, 我们使用平方误差损失函数:
L(y,f(x))=(y-f(x))^2
其损失变为:
L(y,f_{k-1}(x)+T(x;\theta_k))\\ =[y-f_{k-1}(x)-T(x;\theta_k)] \\ =[r-T(x;\theta_k)]
此处r=y-f_{k-1}(x), 就是当前模型拟合到的数据的残差
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数据T
  2. 初始化树f_0=0
  3. k=1,2,3..,K:
  • 计算残差
    r_{ki}=y_i-f_k(x_i)
  • 拟合残差得到一个回归树T_k
  • 更新
    f_k=f_{k-1}(x)+T(x;\theta_k)
  1. 得到完整的回归树

GBDT 负梯度拟合

前面的步骤, 损失函数是平方误差损失, 这类sunshi优化是简单的, 但也容易过拟合, 针对这一个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算法, 利用快速梯度下降的方法, 利用损失函数的负梯度作为回归算法中, 残差的近似值
-[\frac{\partial L(y,f(x_i))}{\partial f(x_i)}]
那么, 最终,GBDT的算法变为了:
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数据T
  2. 初始化树f_0=0
  3. k=1,2,3..,K:
  • 对于i=1,2,...,m:
  • 计算残差近似
    r_{ki}=-[\frac{\partial L(y_i,f(x_i))}{\partial f(x_i)}]
  • r_{ki}拟合一棵回归树, 最终我们得到K棵树的结点区域R_{kj}
  • 对于j=1,2,...,J, 计算最优的拟合值:
    c_{kj}=argmin \sum L(y_i, f_{k-1}(x_i)+c)
  • 更新
    f_k=f_{k-1}(x)+T(x;\theta_k)
  1. 得到回归树
    f(x)=\sum_{k=1}^{K}\sum_{j=1}^{J}c_{kj}I(x\in R_{kj})
    在上述步骤中, 如果损失函数是平方损失, 那么就按以前的步骤计算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 那就替换为残差近似. 对于区域J来说, 这部分属于CART的内容

GBDT 分类问题

这里我们再看看GBDT分类算法,GBDT的分类算法从思想上和GBDT的回归算法没有区别,但是由于样本输出不是连续的值,而是离散的类别,导致我们无法直接从输出类别去拟合类别输出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用指数损失函数,此时GBDT退化为Adaboost算法。另一种方法是用类似于逻辑回归的对数似然损失函数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用的是类别的预测概率值和真实概率值的差来拟合损失。本文仅讨论用对数似然损失函数的GBDT分类。而对于对数似然损失函数,我们又有二元分类和多元分类的区别。

二元分类

如果使用指数损失, 那么GBDT其实相当于Adaboost, 如果使用逻辑回归里的对数似然,那么损失函数为:
L(y,f(x))=\log(1+e^{-yf(x)})

多元分类GBDT

多元比二元复杂一些, 多元对数似然,损失函数为:
L(y,f(x))=-\sum_{k=1}^{K}y_k\log p_k(x)
这里的k为类别数
集合上两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第t轮的第i个样本对应类别l的负梯度误差为r_{til} = -\bigg[\frac{\partial L(y, f(x_i)))}{\partial f(x_i)}\bigg]

GBDT总结

GBDT主要的优点有

  • 可以灵活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连续值和离散值。
  • 在相对少的调参时间情况下,预测的准备率也可以比较高。这个是相对SVM来说的。
  • 使用一些健壮的损失函数,对异常值的鲁棒性非常强。比如 Huber损失函数和Quantile损失函数。
    GBDT的主要缺点有
  • 由于弱学习器之间存在依赖关系,难以并行训练数据。不过可以通过自采样的SGBT来达到部分并行。

相关文章

  • Boost-GBDT

    GBDT也是集成学习Boosting家族的成员,但是却和传统的Adaboost有很大的不同。回顾下Adaboos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oost-GBD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ls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