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到单位惊闻一D中高三学生跳楼身亡,关于跳楼的原因一时群里面传得沸沸扬扬。虽素不相识,但着实心痛,傻孩子,有什么样的结解不开,非要用死去解决不可呢?这世上难道就没有一丁点儿让你留恋么?
十八岁,花儿一般的美好,青葱一般的年龄;有梦想,有诗意,有远方的年龄。是什么让他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十八岁。个中原因不敢妄加揣测。
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我们在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得无微不至的时候,或许忽略了他们的内心。紧张的学习挤掉了孩子们适当休息、娱乐、交流、宣泄的时间。疲惫、失落、挫败、愤怒、痛苦等种种的不良情绪在内心堆积,再堆积,心灵不能承受之重,孩子彷徨的内心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他们的内心如玻璃球般的脆弱,一个玻璃瓶当它撑得满得不能再满的情绪垃圾时,它会突然碎裂,让你措手不及。
从教师的角度来论,教师在拼命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去关爱学生,善于从你的课堂上发现情绪异常的孩子,及时耐心地疏导,真正担负起育人之责任,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孩子是可怜的,缺少充足的睡眠,没有生活的乐趣,最后躺在了冰凉的水泥地上。当这个鲜活的生命呱呱坠地时,有谁想到他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的青春年华;当他一路披荆斩棘、意气风发地跨进D中大门时,有谁想到两年后会是这样的结果 。孩子的悲剧是应试教育的悲剧,如果我们的教育大环境再宽松些,给孩子的空间再多一些,分数不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的悲剧一定会少很多。孩子跳楼的悲剧、马加爵、林浩森杀人的悲剧都是对应试教育效果的严厉拷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真的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附属产品吗?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谁也脱不了干系。
孩子这一跳,他似乎是永远地解脱了,留下了痛不欲生的亲人,对父母而言这是一辈子撕心裂肺的痛,一个家庭的天塌了。为人老师,为人父母,这样的悲剧,真的不愿再听到。
再多的话于事无补,用爱浇灌的教育才能结出有爱的、健康的果儿。只期望我们的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的老师、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成人、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