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第二天要去学校估分,考生当晚都比较安静,生怕留在脑海中答案受环境的影响,有所差错。茜茜和蕊蕊逛完手机店也不敢在外面逗留时间太长,早点回家休息,不让思绪受影响。
中午估分回来,宋妈看了女儿的估计的总分,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孩子比较保守,实际分数要比这高一些。志愿单要到一个星期后才能发下来,宋妈只好赶回了工作单位,而宋茜茜则和几个好朋友去游泳馆学游泳,北方的旱鸭子将来到外地读书,游泳是必修课,还是提前练习的好。
报志愿的时间是一个星期,考生和家长都忙碌起来,茜茜却显得十分淡定。她的原则是:高考是我的事,报志愿是妈妈的事,妈妈开心就好!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不过是给妈妈宽心罢了。
自从宋茜茜开始上高中,宋妈就开始关注目标高校的师资力量、专业配置、已经专业排名,基本上心中有了大致目标。年级主任和零班的家长联系,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到学校来咨询,也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
宋妈找到了年级主任,询问了茜茜最近的考试情况,年级主任调取最后几次的模拟成绩,估分和实际分数有一定的差距,和宋妈猜想的一样——女儿估分比较保守!年级主任建议在估分的基础上加20分,冲第一志愿,这下宋妈心里有底了。
在家务处宋妈见到了李晓,本该是南京大学的苗子,却因为理综考试时解答一道难题,时间不够,致使一道20分的简单题没有时间完成,志愿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在北理工工作的姑姑,建议李晓用高分冲刺本校的王牌专业。
落实志愿的前两天,巴里坤的考生要回到本地参加驾校考试的体检,蕊蕊妈提前替她们两个报了名,她们一起回去去指定的医院体检就好。可是第二天准备返回市里的时候,天山山里塌方,阻断了交通,当天未必能回到市里。
茜茜和妈妈商量,如果当天六点之前她回不到市里,就让妈妈到校门口等李晓让他帮助填报志愿。宋妈不解,小院里不是有你们的同学吗?茜茜比较谨慎,志愿是大问题,必须找可靠的人帮忙才行。宋妈又想到了媛媛,经茜茜分享,才知道她家正为志愿的事鸡飞狗跳呢!
媛媛平时成绩不错,而且很有个性,她一门心思想报财经专业,而父母执意让她报军校,而且还给出了目标学校——第四军医大!她哥哥上了军校,毕业后分在江城一所军校工作,父母也希望媛媛读军校。甚至哥哥还调侃媛媛:当个军医,将来找对相可以挑着找!而媛媛软硬不吃,非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而对抗的是父母和哥哥,压力可想而知。
蕊蕊的叔叔希望蕊蕊报重庆大学,和他但校友,而蕊蕊不喜欢重庆那个地方,她想去爷爷的老家江苏。爷爷奶奶都是江苏籍的支边青年,经常说他们家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能吃到海鲜等等,虽然蕊蕊没有去过爷爷的老家,但心中非常向往,决心大学一定要考到爷爷的家乡,志愿是爸爸替她填好的,当天不用急着赶回市里。
担心耽误报考志愿,蕊爸建议宋妈到蕊蕊叔叔的店里,有网络,他可以帮助茜茜填报志愿。宋妈婉拒了,再等等,茜茜实在来不了再说,毕竟是孩子的大事,无论是学校排序,还是专业排序,让她自己拿主意。
欣慰的是,山区公路抢修成功,六点之前茜茜顺利赶回到市里,母女两个一起去网吧填报了志愿。表面上茜茜把报志愿的事情交给了妈妈,最后做主的还是她自己。宋妈提前挑选了8所目标学校,茜茜用筛选法逐个淘汰锁定了学校和专业:在北京考不上名校,就是拿高分砸个名气;天津离北京太近;往上冲一个高档次学校,有名气进不了好专业;理科生学经济她不擅长……最后在江城的两个学校中锁定了第一志愿。
志愿填报结束后,考生们只有个别学生外出旅游,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一边考驾照,一边等录取通知书。各大驾校给毕业生大开绿灯,以学生为主,社会人给学生让路。理论考试不在话下,练车也是全天候地练习,效果还真不错。年轻是资本,灵活、热心,考生们基本都是一把过。
录取通知书陆续到达,原以为二中这届毕业生是最弱爆的一届,校方还担心两个清华、两个北大的任务完不成呢,事实让大多数人瞪大了眼睛:清华3名,北大5名,其余的高校也往届区别不大。
茜茜的这一帮同学也心想事成:
李晓:北京理工大学
吴毕真:中国人民大学
阿加:中国政法大学
梦莹:北京师范大学
蕊蕊:南京审计大学
王晨:大连理工大学
木拉提别克:中国科技大学(高考加50分,必须先到成都读一年预科)
宋茜茜:华中科技大学
……
在巴里坤练车的时候,宋茜茜遇到了发小曹骏晓,得知他被兵团所属的一所三本院校录取,还给了他真诚的祝福。考完驾照,茜茜回到连队的家,曾经的同学各有归属!
上内高班的古丽在青岛参加高考,考上了天津一所大学;
东东去技校学了开挖掘机的技术;
称意考到青岛技术学校学习模具制造;
韩玥玥考到西安护理学校护理专业;
王婷婷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了;
……
这些孩子们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终于都有了各自的归宿,并且心想事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