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价值公式的几种应用

一个价值公式的几种应用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1-09-15 23:36 被阅读0次

      有位网友问我:“5元一个的苹果,你买了20个,请问对你来说,第20个苹果值多少钱?第21个苹果为什么不值得买?"

          这个问题在于没有区别5元是价值代价还是价值补偿。下面我为了更清楚些干脆把为什么从消费者自足效用角度为什么不会买L<T或L>T两种而只选择L=T,同时又从消费者自足时发现L>T时,可以把自身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供给者实现L-T=M>0的剩余价值或货币形式的利润的缘由。

          不谈其它外部变量,从理性人追求总效用价值实现最大化角度分析说明愿意支付的总代价T(5元x20),预期需要的需求量d=20个,支付购买自已使用的供给量q=20个。那么,代入公式T=L(q/d)=100元,这时愿意支付的代价获得的补偿等价,每个苹果的单位效用的价值量L=市场价花费的代价T=100元/20个=5元。

        也许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是效用的价值补偿L>T即花5元代价去买值1元的苹果?消费者不都是想以少搏大追求价值补偿实现L>代价耗费T吗?话虽没错,但你不是从倒卖与送人实现社会价值而是只实现自我效用价值。

        那么,按需求量d等于供给量q的边际效用为零即总效用最大化原理,按我的公式当单位价值实现(5元=100元/20个)L/q=T/q(d/q)=L/d→q=d时,而是供给产生的效用值L/q>5元时→L/q>5元*(d/q)→d/q>1,这说明从消费者角度供给量小于自己的需求量了,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绝对需缺,尽管是效用的价值L大于代价T,这样自我感觉到效用值L/q>5元一个的苹果,你按市价买了5元一个,说明了是感觉到赚了,但这说明你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一旦你的需求满足了L/q=5元=T/d时,你自然就不会觉得它超值。

          反之,还是按需求量d等于供给量q的边际效用为零即总效用最大化原理,按我的公式当单位价值实现(5元=100元/20个)L/q=T/q(d/q)=L/d→q=d时,而是供给产生的效用补偿值L/q=1元时→1元=5元(d/q)→d/q=1/5<1,这说明从消费者角度供给量大于自己的需求量了,产生了供过于求的绝对剩余,因此是产生了效用的价值L/q小(1元)于花费代价T/q(每个苹果5元),这样效用值1元一个的苹果,你按市价买了5元一个,说明了亏了!更不用说买第21个苹果了!

          但是如果把自足绝对过剩(有余)的苹果倒卖与送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只实现自我效用价值,那么,就可以“损有余而补不足"实现新的平衡了!

          当然,如果是买的价格5元不是市价而是低于市价的进货价,即另一需求市场的市价L'=社会劳动量BT(自我供给Ad/社会需求量Bq)>5元,也可以把自我预期的效用扩大以社会价值为自我实现的目标买下这个商品倒卖使L'-5元>0实现剩余价值或利润大于0来产生自我的社会价值实现L'>自我效用价值L增殖实现,这就是从自足到社会交换价值实现放大的问题了!

          有人说:“但是按你前面的说法,这个消费者会买的,因为你说他追求效用最大化,哪怕苹果对他来说只值1元,那也意味着正的效用啊,他会花5元买呀。只有当一个苹果对他来说值0元的时候,他才不会买。你可能自己说了什么,自己转眼就忘了吧”?

          但我觉得他还未明白作为代价的钱也是效用实现的价值,你只看到依据消费者主观效用值或愿意出的价1元,市价5元,那么,1元也是效用的价值补偿,却看不到花费5元的代价不会抵消获得效用的值1元时,却反而贴上了4元的亏损,这叫得不偿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你懂这个道理不?这就是为什么跨过了边际为零的界限就会产生负效用的原因!

            经过上面的认识,就是说我们要达到一种边际效用为零,总效用最大化的平衡使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存在度”提升,就必须劳动或行为价值代价按照公式L/T=d/q=1的守中或抱一之道的状态实现这个“控制度"为目的!而出现L/T=d/q<1,或L/T=d/q>1的偏离守中或不抱一之反道的状态是信息不对称的“认知度”不足所导致。

          如果是能理解到这一点,那么,就能理解我对当今两大价值论的心物二元合一并统一在我的价值公式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价值公式的几种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qr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