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 | 如何看待东莞男子追求不成狂殴女方的行

“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 | 如何看待东莞男子追求不成狂殴女方的行

作者: b5b338574587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23:52 被阅读0次

事件回顾:

广东东莞的马小姐一直拒绝一名男子追求,6月4日,她再次遭到追求者上门滋扰,男子被拒绝后,开始掌掴女孩,用甩棍打她头部、背部,造成脑震荡和一些软组织挫伤。据马小姐称,两人今年一月份因工作相识,随后男子对女孩进行疯狂追求。她说,该男子是独生子,被家里宠坏,自称从小到大没有得不到的东西”,在被她拒绝后,该男子更威胁道:“我现在得不到你,也不会让你好过。” 

马小姐说事发当天,这名男子要和她聊天,马小姐表示很不愿意,就没有和男子聊天,于是男子就开始使用他一贯的那种暴力了。当时店里只有马小姐和另外一名同事,男子拿出甩棍威胁马小姐的同事,让马小姐的同事不要管。后来就直接用甩棍打马小姐的背部,腿部,臀部,还在卫生间里拿马小姐的头撞墙。马小姐从卫生间被男子拉出来后,暴行还没有结束,男子还继续连环掌掴马小姐。这并不是男子第一次对马小姐实施暴力,上次马小姐耳膜被男子打的穿孔,如今这一打就更加严重了。

目前,警方已经将男子抓获,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500元。

我得不到你也不让你好过是一种什么心理?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后来用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但我们经常自爱影视剧中看到的却是宁愿牺牲爱人,也不愿意成全,大意就是我得不到你,我宁可毁了你也不想让别人得到你。

案例中的男子自称从小到大没有得不到的东西,说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溺爱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希望世界围着自己转。平常习惯被满足,一旦得不到,就恼羞成怒,因爱生恨。

自私自利

 

他们往往不懂得付出,只懂得索取。并且把得到的东西都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直接导致其自私自利的行为,即使是在亲密关系中,也很难出自真心的去为对方好。

极端控制

突出表现在希望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走,因为TA们会觉得控制权在自己手中,容不得别人说不。当接收到拒绝的信号时,就是对自己的冒犯,会造成内心的冲突,缓解冲突的方式就是恼羞成怒,伴随一些言语或行为暴力。这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不能接受否定和不一样。就通过控制对方、施加暴力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权威。

因爱生恨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绊。单方面的喜欢也是常有的事,一些人可以因爱而退,另一些人却会产生恨意。案例中的男子因为追求不成而暴打女方,他是因为得不到而产生恨意。前段时间美国男子偶遇前任和新欢在一起就疯狂追击、上演枪战,最后饮弹自尽,这是接受不了爱过的人开始新的恋情而产生的恨意。犯罪心理的调查显示,在重大凶杀案中排名第二的杀人原因就是情杀(第一为仇杀),可见当人的情感战胜了理智,当爱情让人冲昏头脑,其破坏性有多大。

溺爱家庭下的攻击性人格

 

从小生长在溺爱之下的个体,长大后容易形成攻击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还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可能有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或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7、易于同他们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8、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攻击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

 

个体在青春期时,尤其是男孩子,会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力量、善攻击性等特征,因此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这些个体有的在长大成人之后依旧保留了这种攻击性。

2、自卑与补偿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因为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就会寻求补偿自卑的方式,当以冲动、好斗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3、自尊心受挫

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为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攻击型人格是如何影响日常行为的?

卡伦.霍妮把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倾向分为三种:屈从型、攻击型和孤立型。这三种倾向同时存在于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当中,只是有主有次。在同一个人身上,只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冲突类型,我们今天就来看,当攻击型人格占据了主导地位,神经症患者会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我们已经知道,得到关爱和得到权势,都可以缓解神经症患者的焦虑。不同的是,屈从型通过强化与他人的接触(获得关爱)获得安全感,攻击型则是通过放松与他人的接触,坚守自己的位置(获得权势财富)来获得安全感。

对正常人来说,追求目标的动力乃是自身的力量:“我勤奋,我努力,我取得过不小的成绩,我想变得更好,我知道我可以做到。”对于攻击型,他们追求成功的能量却来自于自身的虚弱:“我很无力,很脆弱,我过去做成的事都是碰运气,任何风险都可能将我打倒,我必须拼尽全力努力,如果不这样做,我会完蛋。”正如屈从型对待爱的强迫性态度,攻击型同样将财富和权势当成救命稻草。

1、通过损害他人利益,获取自己的财富

具有攻击型人格的人梦想事事成功,但内心又不相信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得到这一切,因此这类人总是想走捷径,利用他人,剥削和掠夺他人。对此,这类人的内心也并不觉得过失,认为这只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强取豪夺则是这类人一直遵从的原则,如果没什么可见的利益,这类人便失去兴趣。

 

2、认为善良是一种愚蠢

出于对外部环境的险恶估计,具有攻击型人格的人注定要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它们会阻碍他“前进”。他会非常警惕身上冒出的怜悯、宽容、仁慈,并将它们严厉剔除。他生怕自己的温柔会导向一种软弱,而软弱是他最害怕和厌恶的东西。他鄙视善良的人,也完全不理解做慈善的人在想什么。在他心里,爱情也需要纳入计算,他对另一半的要求是既能激发他的性欲,又能为他带来名誉、地位和财富的好处。

 

3、为达到目的,步步为营

 

攻击型人格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看重某种谋略战术的人。随时谨慎估计自己的机会、对手的力量、可能的陷阱。他非常爱强调理性,认为解决问题应该讲究谋略和方法,感情只会碍事。

由此可见,对于具有攻击型人格的人来说,他们会把自身形成的这种心理归结成一些优秀品质,比如积极向上,事业心强,但他意识不到的是,他追求事业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事业成功可以带来最大的权力感和安全感。

攻击型人格的人内心有一个巨大矛盾,那就是他在坚信自己软弱无能的前提下,却给自己提出了非常多高不可攀的要求。即使很难做到,也认为是一个在合理不过的要求。这类人总是希望自己必须有能力掌握一切人和事,否则就是一个无用的人,从而被命运击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 | 如何看待东莞男子追求不成狂殴女方的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q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