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作者: 钟意R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1:35 被阅读0次

    当你读完一本书,它的好与不好,在于你是否愿意把这本书介绍给别人,对此我深信不疑。

    哈桑与阿米尔

    读完《追风筝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里,但凡有人需要我推荐一本书给他时,我总是毫不犹豫的说:“去看看《追风筝的人》吧,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也甚至你将与阿富汗人民的悲苦生活无限接近,总有一件事让你动情。”

    有人说:一篇好的作品往往是从细琐的事情中得到的升华,进而让人产生共鸣,甚至当你读到末尾的时候你已全然将自己融入了书中的世界,心情跟着故事的情节起伏,唏嘘那些悲困的情节,为温情的相处时光而感动。我总是认为说的就是《追风筝的人》。

    开始的时候我想知道阿米尔未曾赎还的罪行到底是什么;也想知道他要怎样忏悔他的罪过;更想知道构架这本书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身为一个局外人,我迫切的想去窥探他的隐私,了解他的人生,不因别的只因开头那寥寥几笔就被勾起的好奇心。

    于是,带着那颗好奇又迫切的心,我一步一步的融入了书中的世界,开始为可怜的哈桑而伤泪流满面;为阿米尔面对哈桑的欺辱却熟视无睹而伤心;为父子不能相认而悲恸;怀着一颗侠义的心烦透了阿塞夫对哈桑的欺凌;为那个因为穷苦而卖掉自己义肢去养育嗷嗷待哺的孩子的父亲所震撼;更为众多生活在战争中穷困潦倒的人们悲哀。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在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路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总有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苦难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那些本来就伤悲的人?然而回答我的只是这漫漫黑夜的寂静。

    后来,潜藏着的不安与躁动触发了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让本就破旧累累的友情再也没有能相见的机会,让未能相认的父子永久的说了别离,让无数的人忍受着寒冷、忍受着死别、忍受着漫无边际等待战乱停止的岁月。在痛苦中、悲伤中生活着,没有曙光,只有漆黑一片。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过着一茬一茬的安稳平静的生活,以为战乱只是每晚七点半准时开播的新闻,而那些生活在不安中,战乱中的人们却无休无止的经受着精神上,身体上的摧残,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一度又一度。

    再后来,哈桑被残暴的士兵杀害了,阿米尔童年的房子被占了,连同他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都一点一点的被战争埋藏在了回忆里,留下的哈桑之子索博特在经受了各种痛苦后,终于过上了正常的孩子能过的生活。

    “为你千千万万遍。”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着这句话,哈桑去追风筝时的样子似乎就在眼前,没有走远,阿米尔记忆中的哈桑与他的国家终究都只余下了凭吊。可是生活仍然还在继续,阿米尔的梦想,他想要的生活,他要赎还的罪责,以及索博特后来的微笑,都在诠释着这一信仰:生活仍在继续,生命不会坍塌。

    断了线的风筝仍然在天上飘着,我追,就像,是在追逐一场黎明,追逐一场和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rz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