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年轻,我们越不可以贪心。这不是单单指物质,权力,还有心里无穷的臆想——对自己可能成为的样子,可能获得的有些缥缈的成功。
越是年轻,越不可以贪心我默默关上了手机,卸下了微博。刚刚关注了几位网红作家,窥视着她们的生活,旅游健身读书晒笔记。
我在那么几个瞬间,心里莫名有点着落,好像未来这些都是我的样子,下方几百条点赞和热评告诉我这种盼望是正确的。
于是我又晕头转向,百度搜索这几位的生平经历,思考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文投稿,或是营销自己。等清醒过来,才发现一切毫无意义。
并不是说对未来怀抱憧憬不好,而是人们往往会错误地把别人套在了自己身上,而忘记了你只是自己。
你要追寻的美好富足,是基于你脑海里,血液中的一切所产生的,是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关照。
你只能活一次,不会变成微博里的明星,作家或者是某某大咖。我们向往和他们一样,未来可能享受阳光,沙滩,法国城堡或是罗马酒庄,但是我们不是为了变成他们那样。
静下心,好好听听自己的心,怎样看待这一切,如果那些世人所流传的成功幸福不再定义为此,那么你还会去向往吗?你真的那么爱在沙滩上晒太阳吗?我们终其一生要成为的样子,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能做的只是去不断丰富皮囊。
社交媒介的出现让我们活在了被他人点赞的日子里,人们每天费劲心力装扮自己,那些展示是自卑与自恋的相爱相杀,是渴望获得安宁成就的虚荣和不安全。
这些都是执念。我们执着地相信这世间真有什么是真的那样坚定的存在,真有什么生活是标榜为成功或贬为失败。
不要说这些潮流般的概念了,哪怕是一棵树一片云,它都只是由无数原子分子构成的暂定形态,投射到你的视线里,感知到而已。
佛家常说人间皆苦,一切的苦源便是无法摆脱贪嗔痴,这三者是那样纠缠不清。我曾常常困惑,难道我们放弃追逐吗?当然不是,愚蠢如自己,在没有洞见时,自认为的追求都是贪心的无意义的,而追求未果之际必然又生起嗔。
我不知道这样浅薄地理解,会不会对佛法亵渎。不过所有经文本就愿润物细无声得蕴化在生活里,而古今中外所有思想集萃,都如此相似,只是换了皮肉,却不换心。
阅读蒙田,清晰记得他讽刺有时哲学家并不比农夫的思想更富有。我们不能正视心理身体的自然流露,在追求所谓高雅华丽的,高层次的美感时,没有先过好眼前的生活。
我又在想,既然如此,我便该如饥似渴的吞咽知识,鼓足了力气去丰富皮囊。
然而也许,这也并不会好转生活,那句知识就是力量,不是那么万能的,知识就只是知识,只有将它们在大脑里混合催生,成为的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能量。
人是不能贪心的,无论是前段时间常讲的“窄门定律”还是什么其他,都在一次又一次向我们重述这一点。
我们在接受着本质无差的各种新颖理论,每次都深有感触似如获新生,可是如果没有先闭上眼睛,把目光锁进自己的心房,一切都还是苍白的,像云烟,吹过就散了。
在众生喧哗中,不做空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