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15919/11420aa105968c70.jpg)
女儿六岁时,开始学习增广贤文。
那时候孩子没有正式学习过拼音。幼儿园虽然多少学了一点,可是我没有有意识的辅导她的文化课,只是想着让她快乐玩耍,所以她也学的并不扎实。
开始学习增广贤文的时候,她还是比较新鲜的。我领读一句,她就跟着读一句,每篇文章读了四五遍之后,开始让她自己尝试独立朗读。遇到不认识的、记不清的、顶不真的,我再帮她读,慢慢的她就可以读通一篇文章了!
开始背诵速度比较慢,一篇文章读了八九十几遍,可能还没背会。有时一篇文章读烦了,我会让她接下来读另一篇,并不在意前边的文章是否会背诵,她不想读的时候就会和她讲文章的大概意思,相关典故,穿插一些自己现编的故事,以吸引她的兴趣。
开始并不要求她背诵,也不催她一定学习,只是每天保持早晚都读几遍的速度,有意识的培养她的朗读习惯。基于这样的初衷,大概每篇文章经过两三天以后才能记下来。整本能背也经过大概半年的时间。
为什么选择增广贤文呢?
首先,历史上很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人物幼时都读背过这本书。
其次,增广贤文篇幅短小精悍,里面的每篇文章总共也没几句话,有的可能就四五句,有的稍长的也不会超过十几句,相当于语录或名人名言。
第三,里边的很多语言都是大白话,比较顺口,押韵,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读起来都比较朗朗上口,道理也比较浅显易懂。
学习是个很缓慢的过程,背诵更加是。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和毅力。在我这么坚持的情况下,孩子会背了十几篇之后就死活不想读了。中间大概隔了一个多月,才愿意重新捡起,可见孩子的难为。
又经过很长时间的从头再来,才慢慢的上手了。后来每篇文章背诵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当然也要根据心情。其实,截止到现在为止,还有几篇不会背。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开始着手让她背三字经、弟子规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其中前两个在学校的互相配合下,掌握的还算扎实。后两本各自背了几篇之后,发现上边的字体发音都比较生疏,就没有再坚持,也就算放弃了,留待以后再说吧。
现在,孩子只背诵中华字经。《中华字经》总共有四册,每册1000字,总共4000字。本书有四大特点:四字一句、字不重复、韵语连篇、文涵百科。
其内容分为天文、地理、人伦、大道、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体育……等五十类经典知识。一字可能指一物品、一词可能指一事件,一句可能指一典故,一节可能指一历史。
最重要是,这里边的字都是常用字。一方面以满足小学阶段的语文识字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开始是让孩子跟随赖国权和他女儿录制的音频跟读。在女儿跟读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
首先,跟读速度过快,发音不准,很多时候孩子根本来不及考虑,回顾,重现。
其次,孩子跟读时候过于机械,没有关注每个字的构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听了好几遍还是不会自己独立朗读!
再次,个体是有差异的,孩子在接受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是不一样的。赖国权和他女儿的读书方法未必适用在我家孩子身上。
鉴于此,我仍然沿用之前背诵增广贤文的办法。仍然由我领读,女儿跟读,每天早晚各读30—40分钟,一周一册,一周不够,往后顺延。
一册文章领读几遍过后,我会有意识的培养她自己朗读的习惯。记忆的规律总是这样,前面的容易记忆,越到后面越难,需要提醒的地方越多,孩子也会越来越失去兴趣和耐心。
同样的,我在其中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不时加入典故,解释,必要时拿出地球仪和百科全书,甚至要引用她看过的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女医明妃传等,她听的津津有味,印象也比较深刻。
有一次,为了明白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一大早她让我在手机上搜索,我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还是帮他搜索到了,她听完我的解读似乎若有所悟,看着她认真的思考,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焦虑,也开始调整节奏适应她的脚步!况且,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不到八岁的孩子愿意听从指挥,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时候,女儿心智将开未开,只要能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效果是惊人的!
有一次在放学路上,她突然就开始背诵起第一册。我很惊喜,赶快掏出手机核对,背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卡壳,在我两个字或四个字的提醒下又背到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我俩合力朗读,这算是又复习一遍。
六七岁的孩子记忆是黄金期,一直到十三岁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万事开头难,孩子的学习也是。
成长是个过程,急不得,更不能忽视。这时候,有意识引领孩子培养习惯,此后终生受益,还是很划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