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度没有耐心的人,却也是一个几乎羞于暴露想法的人,只会把情绪憋着,把嘴巴闭着。
我认为我做过的最磨砺心性的事情就是学英语,背单词抄写单词,做阅读写短文。我一开始学英语是七岁的时候,老家的学学校刚刚允许我们这些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那时候对我们来说英语就是one two three,一发言就是red bule yellow,课上老师教着这些词,课后看着书上的插图,因为这些英语教科书版面与语文数学比起来简直太稀疏了,小孩子当然最喜欢字少的书,而且这英语教科书里面还有许多可爱的插图,比起只有风景图和人物像的语文书,和无聊的数学公司框框,我们当然是喜欢英语教科书。一个学期之后这样的教科书没了,那个英语老师也不来教室了,我们这才知道,是因为资源不够而且刚处于试验期,学校只能提供一个年级学习英语的机会,而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也不会有在多个班级之间做选择的难为情。
妈妈为了给我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离开一碗水端不平的奶奶,就跟爸爸一起出去打工。在我八岁那年冬天我们搬家到马路边,也换了一个学校,新学校的管理和氛围比以前的学校好太多,甚至有个亲戚认为我会跟不上节奏建议我留级,我当然是不愿意的,最后也没有被强迫。那几年我学的只是语文数学,小升初考试之后来到了当地某臭名昭著的也是唯一一所初中学校,又开始学习英语。那时候我总是能考到班级第一,也考过年级第一,矮子里挑高个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初中的英语老师还是比较严格的,听写单词背诵课文,是每天必做的事,英语学习报和听力磁带狠狠的训练。初中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在班级算中上等的水平。
中考之后因为一些搞不懂的原因,诸如定向名额,被分给了本来跟我一个学校,中途换到县城那个升学率极高的学校的几个学生占了,我莫名其妙的没有被县里最好的高中学校录取,去的是县里排第二的学校。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英语不及格,可是我还是排名语数英总分第三名,从那时起,学英语就是我最厌恶却最不能拒绝的事情。每次考试我都会被英语成绩拖住,每一篇英语文章我都看不懂,每一个选择题我都会思考很久又是凭感觉做选择,每一次英语考试交卷之后我都有一种轻松感,一种释下重负的欣喜,而每次我也只能靠数学分数勉强维持总分,偶尔几次冲到了全年级前五前三,也有幸冲到了全年级第一,可是我从来没有弄懂我学英语究竟学到了什么东西。
我遇到的高考是那些年最难的年份之一,难度并列的是紧随其后的一年。我并不敢声称是发挥失误,只当自己实力太差,大学第一次英语考试考得也很差,就被分到了不能大一考四级必须大二考四级的英语差班,大写前两年的英语课对我来说就是浪费时间,根本没有丝毫的收获,也没能在大二考过四级,知道大三才有急迫感,好不容易压线通过,此后的六级全是重在参与,因为我根本就在排斥英语,只能越来越厌恶英语。
在大学的第一次考研,糊里糊涂地备考,通过了初试,我就心生傲慢,没有积极准备复试,尤其是英语,那年我没有在挫败里放弃,从五月到十二月都是我的第二次备考时间,我在学校背单词,毕业回家做阅读,写短文,那几个月是我最痛苦最无助的时间,却要面对英语这样的最厌恶最排斥的东西。同样是看文章的时候想撕掉题目,也想大声叫出来,用力锤石头,也同样是每次做完一篇阅读就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学别的科目了。
从煎熬地备考到等我六月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整年时间里,我心里关于学英语的想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谓学英语去考试,对于我这种极度厌恶英语的人来说,在煎熬的后面,也有磨砺心志的作用。我不再是那个可以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的孩子了,我必须承担许多未知难度未知后果的事,做许多重要的决定,也要见识很多优秀者,如果我只是因为某些情绪化的东西就放弃那些看似渺茫实则可以达到的成果,那将是我以后最愧疚最自责的任性。
我厌恶那些将英语考试排名作为选拔标准之一的规定,比如有些大学把四级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些学校研究生招生也以英语考试水平作为条件之一。撇开学生的综合能力,反而尤其地去突出英语考试能力,我认为这除了微乎其微的实际情况之外,恐怕只是把英语考试水平作为一个很有用的门槛吧,你要是说出国留学要对英语水平做硬性规定,那谁也不会怀疑,但是你把英语考试分数作为你评判一个学生学习能力,乃至于作为能否录取为一个与英语关系不大的学科的重要标准,那你是不是有懒政的嫌疑,难道是因为去考核综合能力程序太复杂,而看英语等级考试来得很直接,你就就优先录取所谓“英语好”的学生,而且约定俗成?这就跟一些教授不比研究成果,却只强调论文数量一样,怎么直接怎么来,怎么轻快怎么做。
意犹未尽,可是不能多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