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评论《王牌特工:黄金圈》,“全程无尿点”的赞誉屡见不鲜。难道是我老了?管不住水了?请看我的尿点指数:

总体印象:大不如前作。
之前写过一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以下称《王1》)的影评,对还未上映的《王牌特工:黄金圈》(以下称《王2》)表示了担忧。不幸的是,果然言中。《王2》不仅将《王1》的那些亮点以“更高、更大、更强、更浪”的方针无节制地放大,而且《王2》几乎就是对《王1》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画风粗暴、手笨眼拙,结果虎画成了鼠,瓢画成了翔。

不信咱就来捋一捋。
主题
葫芦:拯救世界(《王1》)
瓢:拯救大世界(《王2》)
《王2》照搬《王1》“拯救世界”的思路,并且世界更大,从英格兰拯救到了美国。可是《王牌特工2》在叙事的过程中总是跑偏,东一榔头西一棒,就连导演自己都意识到了,所以隔三差五地让演员尴尬地喊一喊“拯救世界”的口号。磨磨唧唧地耍了半天终于走向了拯救世界的正轨,可惜张力却大不如前作。

人物
葫芦:邪恶富商瓦伦丁(《王1》)
瓢:变态毒枭波比(《王2》)

《王2》的大反派毒枭波比婶儿完全就是《王1》瓦伦丁的变性版。同样神神叨叨、同样笑里藏刀、同样的犯罪套路、同样的拿全人类开刀。我甚至一度怀疑波比婶儿压根儿就是瓦伦丁,《王1》中他被刀锋女的假腿刺穿胸部之后并没有死,而是和脸叔一样被一片长得像卫生棉的黑科技胶带给救活了,然后跑去泰国做了个变性手术,从此藏匿于东南亚改行做起了毒品生意!

而且酷爱麦当劳的瓦伦丁以往习惯叫外卖,自从变性之后,顿悟主妇之道,从此不再叫外卖改为自己制作了!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嘛!
但可能雌性激素摄入过量,波比婶儿的智商明显下降,邪恶也仅仅漂浮在表面,与瓦伦丁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葫芦:刀锋打女嘉泽勒(《王1》)
瓢:铁臂莽夫查理(《王2》)

《王1》中,刀锋打女嘉泽勒的假脚虽说并非影片首创,但不乏新意。舞者索菲亚·波多拉出色的表演加上漂亮的动作设计让刀锋打女嘉泽勒成为了《王1》令人称快的亮点。于是《王2》便鼓捣出了一个“铁臂查理”。然而铁臂查理的假手除了力大无穷之外没有任何可看之处,莽夫一个。
剧情
葫芦:教堂大屠杀(《王1》)
瓢:蛋蛋和脸叔大战威士忌(《王2》)

《王1》教堂大屠杀的那场戏,场面调度发挥到了极致,限制级的暴力美学在“一镜到底”的影像风格的烘托下,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大呼过瘾。片方尝到了甜头,于是在《王2》中,我们便看到了移植版的那场蛋蛋和脸叔大战威士忌。这场戏乍一看美妙绝伦,可惜它所谓的“一镜到底”几乎全是倚靠讨巧的剪辑点和特效。
教堂大屠杀这场戏之所以精彩,并不单单是“一镜到底”这么简单,而是它对这场戏核心情绪的营造。而蛋蛋和脸叔大战威士忌仅仅是让我们欣赏了一段漂亮的“一镜到底”,毫无悬念的二比一让戏剧张力丧失殆尽,就像一张整容过度的淘宝脸,精致,却索然无味。
葫芦:蛋蛋决斗刀锋打女。(《王1》)
瓢:蛋蛋决斗铁臂查理。(《王2》)

《王1》中,蛋蛋与刀锋打女决斗的那场戏虽说谈不上大赞,至少也算上乘之作。而《王2》里蛋蛋和铁臂查理的决斗无论视觉还是情绪都远远不及蛋蛋与刀锋打女的决斗。囫囵吞枣、草草了事。试想一下,《王2》的整个故事都因铁臂查理而起,所有Kingsman的牺牲,所有裁缝店的沦陷,所有的一切还有蛋蛋的狗统统归结于铁臂查理,按理说这场戏的份量可远比蛋蛋对决刀锋打女要重得多。可是这场戏并没有满足我对铁臂查理一杀解千恨的心理预期。
好了,葫芦和瓢就此打住,再说下去我的嘴就该瓢了。下面抛开葫芦和瓢,单独吐一吐《王2》的槽。
1:主创们在接受采访时津津乐道的开场追车戏。

这场追车戏明显也是照着《王1》那场追车戏画瓢。我真的没有看出这场戏的过人之处,瓢虽说更大,对手虽说更强,飙车也更激烈,内容却虚空了。《王1》的那场追车戏除了挑动我们的肾上腺之外,对树立蛋蛋这个人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王2》的这场追车戏不仅内容虚空,而且单从飙车的角度来看也毫无炫耀的资本,反倒有哗众取宠之嫌。比方说:
当蛋蛋的司机挂掉之后,出租车撞到隔离柱,蛋蛋被包围,于是蛋蛋坐上驾驶位,范·迪塞尔附体,他按下“速激”按钮,出租车立刻开挂,烧胎、横移。此处我必须为此车强插一段硬广:
自从伦敦出租车公司被我国的吉利收购之后,这辆憨态可掬的出租车便脱胎换骨,不仅在《王1》中实现了远程遥控自动驾驶,碰撞成绩更是一路飘红!谁说国产品牌不靠谱了?
广告完毕,说回正题。
蛋蛋范·迪塞尔附体,出租车开挂、烧胎、横移,三辆匪徒的捷豹F-PACE立刻呈三点环抱状围观蛋蛋,完全忘了要灭掉他的任务。他们配合着气势宏大的管弦乐,打开贼亮的LED车灯,将蛋蛋置于舞台中央,像仰慕神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蛋蛋一步一步地移出包围,上路逃命。等到蛋蛋跑掉之后,三辆捷豹方才苏醒过来紧追上去。烧胎横移到底有多重要?竟要以丧失基本逻辑为代价?形式一定要建立在内容之上,否则就成了扯蛋。
2:梅林牺牲的那场戏。

为了替蛋蛋和脸叔清除门口的守兵,梅林用歌声把他们引来并一同炸死,典型的为大我而舍小我,可歌可泣。但回过头再想,梅林好像死得很无谓啊!以王牌特工出神入化的枪法,区区四五个守兵瞬间秒杀绝对不在话下,犯得上把自己炸死吗?唯一的解释是:这是梅林的苦肉计,为的是鼓舞蛋蛋和脸叔的士气,好让他们奋勇杀敌。其实梅林并不会死,因为他的下体早已贴上了Statesman研发的起死回生黑科技:卫生棉。
3:大反派
《王1》中大反派瓦伦丁的出场很有意思,区区几处细节就将人物打上了鲜明的烙印,并作用于整部影片,而《王2》大反派波比婶儿的出场就显得尤为无趣了。
再者,波比婶儿看似强大,却纯属空抬架势。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感受到她有多险恶,她和瓦伦丁无法同日而语,尤其她最后死得也太唐突了,简直就是群演的死法。一个敢与国家对着干的大反派莫名其妙就死掉了,让人措手不及,真恨不得给她贴上一片卫生棉让她起死回生好跟蛋蛋和脸叔大干一场。
另外,波比老巢的安保级别也太不符合世界级大毒枭的身份了。整个老巢就十来个菜鸟士兵加上两只机器狗,搞得最后连厨子服务生都被迫拿起了武器,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和《王1》的落差也太大了,敢问更大更强又在何处?

好了,吐槽结束,说一下亮点吧,毕竟《王2》并非一无是处。
埃尔顿·约翰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憨态可掬、幽默满满,就连骂街都令人忍俊。

记得最后一战结束之后,埃尔顿对脸叔风骚地说:
“不仅给你票,还给你后门票。”(辉映了《王1》中公主让蛋蛋走后门的桥段)
我差点儿喷了。不得不说,埃尔顿·约翰不仅歌唱得好,演技照样不俗。他的笑点不是那种浅显生硬的咯吱人,他的笑点埋在剧情之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另外,脸叔的这条故事线相比片中其它几条故事线要完整、顺畅得多,也算是给影片糟糕的叙事挽回了些面子。

最后总结一下。很遗憾我没能看到《王2》的“更高、更大、更强”(更浪倒是真的),我反而感觉《王2》更矮、更小、更弱。
电影续集好过前作的情况少之又少,续集拍成翔的却一抓一大把(是不是不该如此形容?大把抓翔,手感太酸爽。)续集几乎成了电影的一个坎儿,或者说是一个魔咒。之所以摔在坎儿上被魔下咒,并非能力的问题。《王2》原本可以攀上真正“更高、更大、更强、更浪”的高度。只不过……或许是被前作的成功冲昏了头闹,或许是太过自信导致了怠慢,或许是急于上马乱了方寸,或许是把精力全放到了如何与那些品牌合作,或许……皆而有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