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人化的热情

个人化的热情

作者: 小舞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20:35 被阅读0次

    烟花看着烟花在璀璨,然后陨落,如果一朵烟花试图永恒,那么它需要有燃烧的习惯。

    我将这燃烧的过程称之为热情。


    无意打开一期《十三邀》,是张亚东在分享他关于音乐的理解。

    (一)

    他提到巴赫,我是个音乐的门外汉,但是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无比重要的存在,因为它可以为我的想象提供最好的引导。我很喜欢巴赫的g小调,会重复不断的听,不断重复的听,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了那预备好的整整齐齐的感觉?为了那种被称为理性和秩序的美感?

    (二)

    他提到热情和习惯,年过四十,会对很多事情失去热情。当我们没有了这种热情,我们靠什么支撑自己?也许是习惯,我习惯用文字来表达自我,热情时乐于表达,不热情时也常会提笔。我希望我的热情永存,如果没有,至少习惯不要离开我。

    (三)

    他提到流行音乐的青春期,提到伟大的音乐早就被创造了出来,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我是个不懂音乐的人,我喜欢的音乐也屈指可数,其中有一首就是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它传递给我的是个孩子的迷惘,成年孩子的迷惘。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6分钟的歌曲可能很少有人有耐心听完。

    但我很爱这首歌。

    或许是因为它曾陪我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时期,便就地扎根了,直到现在我的头脑里飘散的依旧是“Mama,just killed a man...”我甚至无法用语言去描述那种感觉,娓娓道来的手足无措,娓娓道来的或许就是弗莱迪对于他存在的这个世界的理解。

    (四)

    在伟大的音乐面前个人会显得极其渺小,正如在浩瀚的书海里,你会发觉自己倾尽全力的文字都微不足道,或者早已被前人写了出来。

    它们是精神的领袖,绝对不会退位让贤。这也许是一个忙乱的时代无法再拥有它新的精神领袖的原因吧,伟大的作品裹挟着一个又一个黄金时代,它们热情,勇敢,智慧。我们一旦走进它们,便会产生一种卑怯,我写不出这样伟大的作品,它们实在太伟大了。

    但是热情,有时候会化解这种卑怯,产生一种自不量力的自信,我可以,即便我不能妙笔生花,但是我可以继续写下去,直到厌倦,直到我再也写不出东西来。

    我不曾到四十岁,所以依旧拥有这种夜郎自大的热情,百折不休。

    (五)

    正好最近在读一本书――《飘》,听到艾希礼对旧时代的留恋,对自我的剖析,我理解那种守旧的挚爱,我爱那样的时代,诗歌,音乐,十二橡树庄园,爱那谈天说地的下午,爱那和煦的风吹动林间的叶,或许会被称之为安逸,舒适。但我认为是自我,是经历和个性塑造出的旧社会的“我”或许是个缺乏热情的人,被称为懦弱,不堪,不肯轻易被同化的守旧者。他也是热情的,对守旧的热情。(守旧不应该被当作一个贬义词,任何词语都不应该事先被赋予约定俗成的褒贬,它们应当是自由的,就像我们一样,只有不同的情境里不同的表现。)

    (六)

    每一个人跨进一个前人栽树的领域里,或许都会经过唯我独尊的狂妄期,到接触深入时忘掉自我,臣服往昔的工具人时期,但最后,穿越雾霭的丛林,我们终会想要找到那个最初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天地不惧的少年人,因为他有涌动的热情,不怕被伟大吞噬。我觉得高更有这种热情,我觉得梵高也有。

    比起毫无所知的热情,我更喜欢全知全能后依然无所畏惧的热情。可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死在浩瀚面前,他们智慧勇敢博爱慷慨,但他们专制。它们生产符号和规则,要我们遵守它们的习惯,因为它们足够伟大,构造了意义,所以要我们臣服它们的意义,我想我们缺乏个人化的热情,不带标签,突出自我的热情。

    而这种热情如何寻找?

    思考,学习和反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化的热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gi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