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父子的婚姻悲喜剧
蔡宏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生在嘉兴的名诗人刘禹锡感叹人世沧海桑田荣悴不定的诗句。其中的“王谢”指的是东晋孕育王羲之、谢安的那两个特权家族。这两个家族的祖先以拥立司马睿割据江南建立东晋为政治资本,几代人都成为当时社会的风云人物。
然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优厚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轻而易举把给了王羲之及其子女人世的幸福。他们在抗拒安逸、平庸的诱惑的同时,也得品尝婚姻所带来的甜蜜戓苦涩。
王羲之是王氏家族南渡后的第二代,伯父王导,父亲王旷均为当时显宦。年轻时的羲之为人正直,文采出众,尤以口才好见称,与同宗兄弟王承、王悦合称“王氏三少”。其婚姻的达成,颇有点猪八戒撞天婚的味道。当朝太尉郗鉴派人来王家选女婿,王家子弟个个一本正经作秀,唯独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皮吃东西,亳不在意。无心插柳柳成荫,太尉偏偏相中了他的真诚坦率。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好女人郗睿算是免除明珠投暗的厄运,东晋百余年间一对最理想的五好夫妻算是匹配成功。自此,“书圣”的背后有了一份柔韧的依靠。基于这份依靠,“书圣”的身后又走出来一个“小书圣”。于是,中国书法高不可及的范本里再也少不了几分女性的妩媚和温柔。
作为受惠于这场美满婚姻的结晶——王献之、王徽之、王凝之、王操之等,也以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证明了外祖父当年选婿的慧眼独具。雪夜访戴,爱竹如命的徽之,以及名不甚著的操之,他俩的婚姻因史料的欠缺,我们不得而知。献之、凝之的婚姻于史可睹,说来让人同情。也许是王家该有的婚姻的幸福都让他们的父母歆享尽了,留给献之、凝之的只有苦涩和凄怨。
“小书圣”王献之的结发妻是郗道芪,多半是他母亲娘家的好姑娘。不幸的是,不知是慑于君权的威压,还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献之后来与郗氏离婚,成为皇室新安公主的附马。这场婚姻使王献之的官爵远远超过了父亲,却大大损伤了他的情感生活。临终时,家人问他一生“有何得失”,他回答说:“不觉余,惟忆与郗家离婚。”后人保留的这封题为《别郗氏妻》的信,要是能让郗睿和羲之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邪?俯仰悲咽,惟当绝气耳。”
凝之的婚姻比弟弟献之稍好一点。他娶了当时的一位才女谢道韫,该女子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拟漫天大雪,大受叔父谢安的赞赏,人称“咏絮才”。才女是自视极高的,凝之虽是名父之子,谢道韫却对他很不满意。谢氏对着谢安发牢骚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据此推想,这场婚姻的起始阶段当是十分冰冷和苦涩的。待到夫妻间情感稍能沟通,凝之却为政敌孙恩所害。道韫后来寡居会稽,操持家门极为严肃,想必对于亡夫凝之也还算是有深情的。
王羲之在冠绝古今的《兰亭集序》里对生死问题作了极为莹彻通脱的阐释,“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知道他对婚姻是如何看待的,我们确是大有感于他们父子的婚姻悲喜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