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来访者是个单亲妈妈。
她保持一个姿势痛哭了二十一分钟,为自己又一次控制不住情绪责骂孩子而后悔。
她说,“看到那张五十分的试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眼眶开始一跳跳的疼,我把试卷扔到他脸上。”
孩子捡起掉落的试卷跑回卧室,她继续追过去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孩子低着头不说话,好像和他没关系一样,她觉得孩子太不争气了,控制不住打了孩子几下。
孩子晚上没吃饭,也没出卧室,
她来咨询,想解决的是亲子沟通的问题,孩子升初中后变得越发沉默。
说到这里,可能我们都能看出问题来:一张五十分的试卷,就让妈妈暴跳如雷,呆在不定时爆发的火山边如何让孩子安然倾诉?
所以,今天要说的是话题关于情绪调节。
一、为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都明白,仅仅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富足是不够的,心理上的健康对孩子一生的幸福非常重要。
1、 有些父母是六月的天
情绪多变的父母就如同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暴风骤雨的六月天。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通常有什么表现?
一是容易被激怒, 越说越气,直到无法自控。比如2020年,黑龙江12岁的男孩,因为盗窃手机被父亲抽打两小时致死。
二是发火的程度不取决于引起的原因,而在于本身的心情。
心情好的时候,看孩子砸个杯子打个碗,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心情差时,关门声音大一点,都可能会破口大骂。
三是口不择言。
情绪一旦糟糕,哪句话伤人说哪句,刀刀见血。而语言暴力的伤害程度一点不小,很多话在心里刻下的伤痕远比在皮肤上恢复起来慢得多,有时需要用上半生来调整。
在一个家庭里,无论你情绪不稳定的宣泄对象是谁,另一半或者孩子,受到伤害最大的一定孩子。
为什么?
作为最弱小的那一个,面对长久不可控的家庭氛围,本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去适应环境。
二、委屈自己长大的孩子缺失很多
一棵树长大,需要扎根泥土,有阳光、有雨露。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小树,那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土壤。
如果扎根的泥土不能持续的提供养分,那么,他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向下扎根,哪里有更多能量舒展枝叶,沐风栉雨。
家长情绪不稳定,孩子首先缺失安全感。
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容易胆怯、自卑,在青春期的伙伴交往,成年后的两性关系中都容易产生问题。
家庭中常常出现的紧张关系,会让孩子处于不安的状态,他的全世界就在这个小小家庭里,每一次的冲突在孩子心灵中的影响如同一场飓风。
你以为孩子的记忆很短,长大了会忘却,可是,带给他们小小心灵的那些恐惧和无力感被写入性格密码。
家长情绪不稳定,不利于孩子发展主动性。
主动性强的孩子,面对后来的学习和工作,更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良好的内驱力。
六岁前,是孩子形成主动性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孩子通过探索这个世界,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控制感,发展主动性。
当家长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关系紧张时,孩子被裹挟在压抑的氛围里无力改变。
每一次都在提醒孩子,他是最弱小的那个存在,没有话语权, 最终发展成习得性无助,哪里还有主动性。
家长情绪不稳定,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和谐氛围里成长的孩子通常自信,阳光。反之,亦然。
设想一个场景:
中午,孩子尝试自己吃饭,被妈妈大声表扬;晚餐,爸爸回家,心情不好,往沙发上一躺玩手机。
妻子火冒三丈,开始争吵模式。
没有人关注孩子在独自吃饭,也不再继续给他鼓励和肯定。
紧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开始害怕、他不知道是否因为自己动手吃饭导致了家庭战争。
于是,怀着恐惧和内疚的情绪结束了他第二次尝试的独自进餐。这一次,他的行为没有得到正面强化。
父母的情绪化让孩子失去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标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继而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既然,家长情绪不稳定,对孩子有诸多的负面影响,该如何改变呢?
三、干货!这样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首先要转变认知。
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错误认知。很多时候,就是这些认知造成了我们的情绪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型中,对这点进行了说明。
A是发生的事件,B是认这个事情的信念和认知,C是最终引起的情绪和做出的反应。
比如那个黑龙江的十二岁孩子偷手机的行为是A,那么父母的信念系统B可能分两种情况:
一种认为,偷手机就是孩子品德低劣,同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引发的C,就是对孩子的失望愤怒、对未来的恐慌,他粗暴地痛打孩子,整整两小时。
另一种的可能是,父亲认为是十二岁孩子对手机的向往造成这种错误行为,是可以被教育纠正的,那么,这个父亲的愤怒会少很多,他会思考怎样的方式更有效果。
从今天开始检查一下,你有哪些不那么正确的认知呢?
你是否觉得学习是孩子唯一重要的事情?
你是否认为做小动作就是没有认真听课?
你是否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成绩好?
…………
当某些绝对化的认知被纠偏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容易上火。
其次要改变归因方式。
我们有时在事情发生后,归咎原因时会犯些小错误:
普遍化的归因:比如孩子某科成绩不好,一定是他不够努力。还可能因为他不擅长这方面,国学大师钱钟书考入清华时数学成绩也只有15分;
永久化的归因:孩子这么小就顶嘴,长大了肯定不孝顺父母,事实可能是他现在因为考试不理想心情处于低谷;
人格化的归因:比如孩子贪玩,因为他就是个不爱学习的人,或者干脆抱怨孩子爸爸就是个没进取心的人,事实是,孩子本来就是贪玩的。
当你归因到孩子不努力、不孝顺、太贪玩时,种种坏情绪、指责、唠叨都来了;反之 ,你觉得孩子不擅长、心情不好、有点贪玩时,你会尝试理解并包容。
第三,就是我们要学会释放情绪,而非压抑它。
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是造成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压抑的结果并非自然消失,而是终将爆发。
再复习一下“踢猫效应”。
坏情绪会从高的层级一级级向下传递。
丈夫在单位被领导批评,冲妻子发了一顿火,妻子看到孩子不听话,训了孩子一顿,孩子怎么办呢?幸好家里还有只猫,于是孩子踢了猫一脚。
为了让坏情绪不这样被传递,最好的方式,是丈夫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坏情绪释放掉。
比如,找好朋友聊聊,说说自己生气的点在哪里。
或者,去跑一圈,通过运动产生多巴胺,让心情好起来。
当然也可以在平静后找领导谈谈被批评的不合理性,说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通过独自思考,释放掉不被认同的受挫感,更值得点赞。
简单地说,就是先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处理好,再教育孩子。
我们爱孩子,就要学会控制。
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过多的干涉,也控制自己过度的关注。
给孩子平静自由的栖息地,然后指给他看,天空在哪里,他想飞就飞,想歇能歇。
世界的骄阳或暴雨之外,是否还有让孩子感到安全的所在,这个取决于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