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很多学校对工作的要求是,做得怎么样不管,但是拍个照先。于是,教研活动、会议、家访、学生活动,总之,各种你能想到的除了日常上课不要求每日打卡拍个照,其他的各种活动几乎都要“拍个照先”。
“拍个照先”有一个官方的称呼:留痕。于是,我们会见到各种场面不管如何,拍照最重要。一场活动下来,老师们收获了什么,孩子们有什么成长先不管,好看的照片必须得有。这像极了现在的旅行,看到了什么风景不重要,体验到了旅行中的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回去能挑选出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如果一张照片都没有,那么这趟旅行相当于白来了。
旅行可以拍照至上,但是教育却万万不能。留痕至上的教育容易舍本逐末。一场活动,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们的体验,更应该重视的是活动的设计和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们去参与,去探索,而我们现在所见的教育活动,往往是轰轰烈烈地搞一个开幕式,热热闹闹地整一个大场面。为了啥?为了拍照呗,拍完了呢?赶紧收拾收拾结束吧,毕竟最主要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还有很多时候,明明我们在认真积极投入地参与活动,但是这还不够,不时地会有人告诉你:来,换个角度,咱们先拍张照。像极了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对一桌美食,同伴对你说:停,先别吃,等我拍个照。等他一顿猛拍,你已经饿得不行了。因为留了痕,所以后面的活动是不是进行,进行得咋样,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一堆照片里能找出可以留存的就行了,毕竟人的联想能力是无穷的,看到一张拍摄角度良好,活动场面热闹的照片,我们就能脑补当时热烈的场面,这就够了。
如果来个专家讲座,他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把大标题和专家的正脸拍进去,只要拍完了,专家讲不讲,讲什么,都无关紧要了。
留痕至上的教育会徒增负担。教师教研,本是一种很不错的提升教师技能的活动,但是谁能证明你提升了呢?照片。你得先坐到屏幕前,几个人坐在一起摆个造型拍张照片。这样,你似乎就已经接受了整场培训,似乎就已经把这些培训的内容都吸收进了大脑。
上门家访,本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但是教育留痕之后,教师上门之后必须记得拍照留痕做个记录,这样才算你已经做过了这件事情,否则,在上级部门的考核中,你相当于什么也没做。这些其实都徒增了老师们的工作量,也毫无意义。
留痕至上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了造假。因为越来越多的拍照打卡,所以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拍照的重要性,他们面对镜头也会很自然地配合着,久而久之,也会把拍一张好看的照片当成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一环。他们也在这种形势教育下学会了摆拍照片,这样的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当我们的孩子在校园中学会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完成任务,那么教育追求的“真”就成了一种虚幻又可悲的存在。
试想,智能手机没有普及之前,我们不在做教育吗?我们的教育难道缺了点啥吗?因为少了几张照片,我们的育人效果就差了很多吗?如果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为了一张好看的照片或者一段好看的视频,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固然,活动存档很重要,但是比存档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实实做了些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在档案盒里,在公众号上,在宣传平台留下照片,留下记录,更重要的是我们实实在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什么。
教育的“痕”最终还是要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