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火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终于大结局,其中一个场景颇耐人寻味。慈禧上轿之前,问跪在地上的周莹:“你守寡多少年了。”
周莹:“十四年。”
慈禧:“我三十九年了。”
这一幕看得我直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权倾天下如慈禧,能商善贾如周莹,一旦成了寡妇,便都面临着枯木一般的命运
二
孙曼妮的形象并不饱满,也没办法塑造饱满。一段永不会逢春的枯木,一口永不会起波澜的老井,你能想起什么丰富的词句来。
印象中,赵雅芝版播放的时候,孙曼妮完全没有存在感,我甚至不记得曾家有她的存在——尽管她是家中大嫂。
她没有存在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家境贫寒,第二,她刚嫁进家门就成了寡妇。
没有存在感的孙曼妮是旧时代众多寡妇的缩影。
没找到赵雅芝版孙曼妮的照片,即使找到了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所以,用05版电视剧中的孙曼妮照片。
加入曾平亚不死,孙曼妮应该是幸福的。夫妻两情相悦两小无猜,曾平亚帅气且能干,又是家中长子。
然而,她最幸福的生活,仅仅一天一夜而已。
年少时虽与曾平亚相互恋慕,却碍于俗礼,故意拉开距离来,让曾平亚摸不透她的心思。
林语堂对于未出嫁前的孙曼妮是着墨很多的,她的美,她的含蓄,她与曾平亚的情谊,无一不是细细刻画。
为冲喜嫁入曾家门,一天之后,曾平亚去世。从此,关于她的文字,就跟她的生活一样,缺了色彩。
还好曾家家境殷实,孙曼妮只需放弃爱好与追求,如一个美丽的花瓶一般,美丽着便好。
三
现实中的寡妇,则生活得更加艰难。
在家乡,是有这样的寡妇的。
我的一位长辈,刚结婚几个月,丈夫就被抓了壮丁。丈夫走的时候,她已经怀孕,后生下一女。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裹了小脚行动不便,吃过的苦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后来女儿长大,招了女婿,再后来一家子过得热热闹闹。九十年代初,有当年一起被抓壮丁的人从台湾返回探亲,老太太又有了新的指望。可惜,直到她九十多岁高龄去世,也没等到那个只在一起生活了几个月的人回来。
旧式女性之坚韧如此,确实令人钦佩,也让人感慨万千。
孙曼妮最后,在可能受到日本人侵犯时,果断的自尽以免受辱。
四
最后,想引一段萧红的文字,出自《呼兰河传》,写关于古装戏中粉饰得比较美好的指腹为婚的。
但是这指腹为亲,好处不太多,坏处是很多的。半路上当中的一家穷了,不开烧锅
了,或者没有窝堡了,其余的一家,就不愿意娶他家的姑娘,或是把女儿嫁给一家穷人。
假若女家穷了,那还好办,若实在不娶,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若是男家穷了,男家就一
定要娶,若一定不让娶,那姑娘的名誉就很坏,说她把谁家谁给“妨”穷了,又不嫁了。
“妨”字在迷信上说就是因为她命硬,因为她某家某家穷了。以后她就不大容易找婆家,
会给她起一个名叫做“望门妨”。无法,只得嫁过去,嫁过去之后,妯娌之间又要说她
嫌贫爱富,百般地侮辱她。丈夫因此也不喜欢她了,公公婆婆也虐待她,她一个年轻的
未出过家门的女子,受不住这许多攻击,回到娘家去,娘家也无甚办法,就是那当年指
腹为亲的母亲说:
“这都是你的命(命运),你好好地耐着吧!”
年轻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
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
敢的。而一个年轻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
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
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
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
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