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之后天气渐冷,已是夜间的时光,驳运码头下方停靠着一艘轮船,没有臆想中的锣鼓喧天,也没有人声鼎沸和舞旗呐喊。马日生和同行的几位相识登上了船面,船舱里已经坐满了这次奔赴同一个地方的学生,随行的有带队陈老师和日生、郭襄的父亲。经过点名人数到齐了,船身在几声鸣笛后慢慢启动离岸,依稀可见码头上几位家长挥着手在道别。
夜间行船一晚无语,第二天陈老师在船头船尾、船舱的上下层往来沟通组队。我们要去的是大成公社东山大队,其中有8个生产队分配知青进入,日生和郭襄及挂靠相识的肖玉、钟坚、楚明、曹祭月等6人4男2女安排在一起到第三生产队落户。日生和郭襄两人的父亲是相约而行,他们是送子下乡长期锻炼看到现场才能放心。船到目的地停靠在黄茅洲码头已经是下午5点了,天上起着微风、下着毛毛细雨。各个生产队都派来了代表,领着分到队上的学生翻上大堤,行走在泥泞的土路上。到了生产队天色已黑了下来,大家将行李放在了一处茅草屋里,就随着队上一位老乡走了一截短夜路后到达生产队的晒谷场,进入一间草屋后老乡打开一只很大的锅盖,里面就是晚餐,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红薯还有一碗下饭的剁辣椒。农村的米饭的确好吃,还有锅底的锅巴嚼起来香脆可口,再加些剁辣椒很快就吃饱了。从晒谷场向后望去,依稀可见一片高低不平的房屋,隔不多远就有一处光亮在闪烁。回到房间可以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屋里点着煤油灯丝丝的冒着热气,墙壁上映出屋里人的影子。床上都铺着新草发出新鲜的味道。日生和大家忙碌了一阵,分别打开行李铺上被窝睡觉了。
第二天清晨日生在睡梦中依稀听见公鸡的啼鸣声,隔壁还传来什么东西在拱栏的轰轰声。昨天太累了,伴随着这些不太熟悉的动静日生又迷糊的睡着了。过了不太长的时间,就听见大门口有人大声说话。“起床啦。。。到我家去吃早饭”,是一位老乡站在窗口喊着,浓浓的地方口音让人不知所措。原来是生产队为新来的知识青年做出的安排,头一个月在每个老乡家吃一天饭菜,熟悉之后再自己起火做饭。6位新来的知青立马起来,匆忙中擦把脸就出了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