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三)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三)

作者: 瓜皮蛙蛙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1:19 被阅读0次

三、“因果律”和“人生三境界”思想的体现

全书还体现了张岱相信“因果律”的偏佛教思想。张岱在《梦忆》的序言中所提到的:1“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可以体现他相信前因后果的规律性轮回。有因就有果,善恶终有报。所以,他不抱怨,不自怨自艾,在余生的凄风苦雨中,他忏悔,从过往的奢靡生活中窥探到了深渊的影子,暮年回想,不由得颤泫不已。

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与张岱的一生默然的契合上了。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是张岱的人生发生转折后,过得一段凄风苦雨的生活,让他在孤独与悲怆中体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与前半生的自己和解,慨然的接纳现今较为落魄的自我。这时的张岱,与尚且青年的他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心态的豁然与宁静是前所未有过的安然。

第二境,书中极少笔墨提及爱情,而这种为爱执着沉迷的精神,却可以在他为家为国的斑斑事迹中体现,比如他在王朝跌宕之际,不惜散尽家财,支援国家的军队。妄图结局变得体面些。这种牺牲精神是心甘情愿的,这种难能可贵高尚无私的大我精神也并非常人可以做到。

第三境,从张岱立下修史的志向到《石匮》及《石匮书后集》的完成,既是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结果。寻的是内心的追求与慰藉。就像在张岱孤立无援之际,山寺中的钟声未敲醒他的心,反倒是心中对未完成的明史的惦记和挂念,成为了生存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功告成之时,回望,执笔所书与与脑中所记与人生之经历是相通的,是三位一体的。史书的编纂其实也是人生的历程,是国之历史也是人之历史。倾心所著,不仅诠释了一段历史,更是对自己一生的记录。

相关文章

  •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三)

    三、“因果律”和“人生三境界”思想的体现 全书还体现了张岱相信“因果律”的偏佛教思想。张岱在《梦忆》的序言中所提到...

  •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一)

    (2)张岱晚年的苍凉生活 在朝代更迭的乱世中,张岱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转折。五十岁的他散尽财产助军队,奢靡的往事...

  • 《破阵子 题张岱陶庵梦忆》

    石匮书成身老,西湖歌吹啼干。 欲抱黄花千万簇,犹恐身泠败芷兰。 陶庵不胜寒。 ...

  • 陶庵梦忆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

  • 2021-07-08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

  • 张岱《夜航船》 读书笔记(2)

    张岱自称“陶庵老人” 《夜航船》“序”中,张岱自称“陶庵老人”。问了一下度娘,可以查到许多条关于“陶庵”的信息。以...

  • 经典阅读《陶庵梦忆》(1)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历史学家与文...

  • 2022-11-18

    五、《湖心亭看雪》 1.张岱:清朝,字石公,号陶庵,文学家史学家;《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2.立意:对故国的感伤...

  • 陶庵

    很喜欢陶庵这个名号,配得上张岱的不羁与才气,配得上舟子喃喃语的痴,配得上碧绿温婉的西湖水。 想来这个痴字也是与红楼...

  • 梦回中国

    前两日看《紫砂小史》,颇得趣味。没试过阳羡茶,也没用过宜兴罐。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供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m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