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一)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一)

作者: 瓜皮蛙蛙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1:19 被阅读0次

(2)张岱晚年的苍凉生活

在朝代更迭的乱世中,张岱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转折。五十岁的他散尽财产助军队,奢靡的往事皆成了一场空。他隐居山寺,披头散发犹如山中野人。未竟的明史草稿仍在手边,修史,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石匮》定稿后,张岱意识到仍有诸多细节需交代,便又着手写了《石匮书后集》,完成了对明朝沦亡的剖析。两部著作中,张岱都加入了自家族人的事迹,下笔谨慎,也为张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足迹。张岱以其个人绵薄之力,为明朝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不可复刻的财富,正是他高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敢于秉笔直书的决心,既完成了他个人的夙愿,为历史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顺治三年,四十九岁的张岱颠沛流离,回忆往昔悠哉游哉的阔绰生活,感到沧海桑田,充满了苍凉与凄怆。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不仅磨练了张岱的心智,也引发了张岱的思考,产生了特有的感慨。于是在尚且贫寒的度日之余,他开始研磨执笔。《梦忆》就这样一点一滴的随着岁月的累积初具模样。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诗人是陶渊明。几乎是灵魂般的接触,陶渊明所阐释的贫士隐居,归山农耕,也正是张岱所经历并坦然接受的。此外,陶渊明所指梦中桃花源般的大同居所处境,都让张岱产生了为之动容的共鸣。陶渊明在他的晚年,可以说是汲取养分的精神园地。

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都在他晚年的沉淀和落笔中,一一浮现在世人眼前。

相关文章

  •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一)

    (2)张岱晚年的苍凉生活 在朝代更迭的乱世中,张岱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转折。五十岁的他散尽财产助军队,奢靡的往事...

  • 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三)

    三、“因果律”和“人生三境界”思想的体现 全书还体现了张岱相信“因果律”的偏佛教思想。张岱在《梦忆》的序言中所提到...

  • 《破阵子 题张岱陶庵梦忆》

    石匮书成身老,西湖歌吹啼干。 欲抱黄花千万簇,犹恐身泠败芷兰。 陶庵不胜寒。 ...

  • 陶庵梦忆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

  • 2021-07-08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

  • 张岱《夜航船》 读书笔记(2)

    张岱自称“陶庵老人” 《夜航船》“序”中,张岱自称“陶庵老人”。问了一下度娘,可以查到许多条关于“陶庵”的信息。以...

  • 经典阅读《陶庵梦忆》(1)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历史学家与文...

  • 2022-11-18

    五、《湖心亭看雪》 1.张岱:清朝,字石公,号陶庵,文学家史学家;《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2.立意:对故国的感伤...

  • 陶庵

    很喜欢陶庵这个名号,配得上张岱的不羁与才气,配得上舟子喃喃语的痴,配得上碧绿温婉的西湖水。 想来这个痴字也是与红楼...

  • 梦回中国

    前两日看《紫砂小史》,颇得趣味。没试过阳羡茶,也没用过宜兴罐。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供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庵石匮,以文窥史(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m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