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为什么能够与他人区别开来?是因为人有自己的自由灵魂。作为教育者,如果能够将这颗自由的灵魂呵护好,那将是一件积功德的事情。所以,善待那些特立独行的学生。”
01
—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道:“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人给猪的生活设定主题,人也给自己设定了很多主题,于是符合主题的生活就是成功优秀的典范,特立独行的样子会成为另类。
老师们在教书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特立独行的学生,他们或许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向老师求教的问题一般不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在问问题时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他们看上去不是很合群,对于社交,持被动态度,这样的学生一般不太受老师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65312/9aab299f6e678d22.jpg)
02
—
这样的学生我也遇到过不少,14年左右,有一个高二的学生,在文科的平行班,成绩不好,他手里经常拿着非常深奥的书籍,一般是政治类、哲学类和历史类的。一下课的时候就爱拿着书去办公室问老师是否看过xx书,并愿意将自己的书借给老师看,我现在还留着他的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记得是和他互换了一本看,后来毕业也忘记还了。但这个学生经常被老师(尤其班主任)批评不务正业,成绩不好但歪想法多。我那时候刚毕业,对有独特思想的学生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人,去了大学会非常受欢迎,所以没有用设定的主题去认识这个学生,反而跟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由于我辞职了,忙于自己的工作,再加上他不是我的学生,就没有关注他大学去了哪里。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遇见了一些类似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我会非常珍惜。一个人要想拥有较好的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不要给他们的思想设置主题,因为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因为害怕学生出错而只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标准去执行,那么这样的学生或许执行力很强,但会失去创造力。曾经我有一个学生,很爱深究深奥的问题,且对事情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看法,面对这个很有主意的学生,我时常会倾听他的看法,并引导他把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梳理清楚,自圆其说。有时候他对成年社会一些做法不理解,毕竟那是涉及利益的事情,我也不能直接跟他说为了利益,没有对错,只是让他自己明白,很多事情有时候违背原则,是因为有些人没有规则意识,并不是规则的错;有时候有些规则也不见得是公平的,所以有些人不想遵守规则。我们要想让这种事情少发生,就得让规则在执行的时候不被特权干扰或者完善不合理的规则,虽然用文明的方式比用野蛮的方式处理问题更耗时间,但这是对绝大多数人有益的事情,就得耐心坚持。大概是因为这个学生觉得他被老师尊重了,所以他也会很听从我的安排,并且乐意去锻炼自己,竞选班干、参加学校活动,他说他想为班级多做点事情。
后来分班了,他去了新的班级,新班级的老师觉得他太固执,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成绩会下降。所以花了很长的时间“改造”他的思想,让他的思维能够顺从老师的要求,我当时很心痛,一方面是因为新老师正在用他们设定的主题去重新武装我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看着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学生逐渐成为了考试的傀儡,我也无可奈何。世间又少了个特立独行的人。
所以,为了让人类社会更有活力,请老师们善待那些特立独行的学生,或许他们就是未来某某领域的发明创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