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恐’是不仅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本身不善言谈、不自信、性格内向之外,很多人社恐是因为害怕在沟通过程中与他人发生思想或是语言上的冲突,将沟通推入谷底。
其实,在沟通中发生冲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总是想回避它。特别是对于性格敏感型人,以及讨好型人格的人,冲突会令他们感觉到Ji度不安和紧张。但实际上与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是很常见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化解沟通中的冲突呢?
在《别害怕冲突》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沟通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合作。同时列举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让我们不再害怕冲突。
首先,沟通的目标是合作与理解,而不是要征服对方。
在我们普遍的意识和行为中,沟通是为了征服,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错误的。人天生好为人师,在自己眼中,对方就是那个接纳自己想法的容器,或是一个要战胜的对手。
但如果我们转变思路,将沟通看作一场合作,对方是你们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你们共同的目标是互相理解并达成共识,这是不是就容易得多了,同时也可以避开冲突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接受对方的所有观点,而是你要尝试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思考,去理解他们所相信的东西,反思自己的观点是不是真的无懈可击。
不要试图去强行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行为,而是去寻找你们之间的共同点,他们也就很可能站在你的立场上去理解你,而蕞终让沟通达成一致的目标。
第二,要敢于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困惑。
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 ,为了将对话继续下去,当对方询问你“明白了吗”之时,即使你真的不太明白,但为了避免冲突和解释,也通常会勉强地回复:我明白了。
其实,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我还不太理解”,“我还不太懂您的意思”,“您可以再解释一下吗”等。这不仅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实、谦虚和真诚,也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你还可以让对方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你与他的理解是有差距的。
你不妨直接问对方“关于XXX,您的定义是什么”,“您提到的XXX,指的是XXX吗?” 如果对方给出解释和定义,你就可以延着他的思路去理解他,同时审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除了语意,我们还可以表示出我们此时的情绪,比如“听您这么说,我感觉很难过”,“很遗憾听你说到这些”。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样说会让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让对方占据优势地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表达自己的疑惑或是情绪,会更可能让对方放下戒备,从而拉近双方的关系,而真正借此机会强势进攻的人,是比较少的,如果真的遇到了,你则可以选择中止谈话。
第三,不要强行改变他人的想法,而是从底层逻辑上影响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害怕的是去面对那些难以沟通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很顽固,根本听不进去我们所说的话,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其实这些人的内心通常是高敏感高自尊,防备心强,且容易愤怒。
与他们沟通时我们切不可硬碰硬,而是要更加理解他们,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入手,帮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信念是否真的正确,同时加入我们想要说服他们的观点。
这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我们要先去肯定对方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或者肯定对方的意图和初衷是对的,肯定他们是一个好人,让谈话可以进行下去。
随后,我们可以深入去询问关于底层价值观的问题,比如“这些信念似乎对你很重要,你相信这些的依据是什么呢?”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到个人经历和阅历影响的,也许他们在解释之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这样想的原因。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对方去思考其信念的正确性。比如去询问:如果没有经历这些事情,你会这样认为吗?你观点是否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呢?
就像这样一步一步地将对方带入到你想要表达的观点之中,不过要注意的是,请不要用“但是”这个词, 它会强化对方的抵触情绪,可以换成"那么"这个词,接谈话可以顺其自然地进行下去。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改变他们的想法,也不要情绪化,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思考对方信念中值得肯定的部分,以及可以转换思路和部分,你们之间的谈话不是为了说服,而是通过思想上的调和达成共识和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