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最后一个君王,在刚刚会跑的时候,被抱上金灿灿的龙椅,浑然无知的度过三年后被迫宣布退位,然后在封建军阀的保护下在皇宫中度过了童年岁月。
作为有着十几年皇宫生活的人,作为晚清衰亡的亲历者,溥仪从老太监口中,从宫中资料中,对于晚清发生的桩桩件件的各种事情及其前因后果,比很多人都要清楚。溥仪晚年的时候,把自己一生的经历、所见所闻写在了《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其中就记载了咸丰帝去世后,慈禧是如何跟朝廷大臣斗智斗勇,虽凶险万分,但最后大获全胜的详细过程。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朝廷的屈辱议和而告终,逃到热河的咸丰帝卧病不起,临终前,召集了跟随他一同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跟五位军机大臣,立了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咸丰帝驾崩后,八位顾命大臣按照遗命,拥立载淳为帝,同时也将朝政大权把握在了手中,开始发号施令。
这八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是两位亲王跟协办大学士,肃顺更是其中的主角,但肃顺却也因此遭来了杀身之祸。
咸丰帝逃往热河前,将恭亲王奕䜣丢在北京办理议和这个苦差事,但也给奕䜣造成了机遇,奕䜣代表朝廷跟英法联军办了议和,所以受到了洋人的信任,而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当然不肯屈居在肃顺这班人之下,在加上朝中一些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跃跃欲试了,正是这个时候,有人秘密地从热河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又称东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即载淳的生母,又称西太后。载淳成为皇帝后,不知怎么安排的,慈禧刚当上太后,就有御史出面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不过立马遭到了肃顺等人的狠狠驳斥,称本朝根本无此前例。
这件事对与世无争的慈安太后来说,倒是没什么,但在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大恨,因为慈禧还是咸丰的贵妃时,会帮助咸丰处理一些政事,既然有了对权力的欲望,那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那慈禧又是怎样和朝臣斗智斗勇的呢?
首先,慈禧巧言令色,让慈安相信了八大臣居心不良,然后又让慈安同意,秘密写信给恭亲王,召他来商量对策。当时肃顺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曾想尽办法防范着北京的恭亲王跟离宫里的两位太后,但最后还是出了疏漏。
关于太后们如何避开各种耳目和京城中的恭亲王取得联系,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太后的懿旨是由一个厨子秘密带到北京的,也有人说是慈禧先把安德海责打一顿,然后把他送到北京内廷处理,懿旨就这样带到了北京,也就是用了一出苦肉计。
总之,懿旨送到了恭亲王手里,恭亲王立即送来奏章,请求觐见皇帝,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理由也没有拦住他,他已经到了。肃顺又连忙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止他和太后们会面,但在慈禧的安排下,这次阻拦又失败了。
关于这次会面,又有几种传说,一说是恭亲王化装成“萨满”(即经常进宫祭神的满族巫婆)进去的,一种说法是恭亲王直接说道,既然叔嫂见面不妥,那就你在场看着好了,肃顺拉不下脸来,不好再阻拦。还有一种说法,恭亲王在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让安德海送去一碗面,碗底却藏着一张纸条,这便是慈禧的诡计。不得不说,慈禧的脑子还是很聪明,很有心计,所有事情都是她在谋划,相比之下,慈安太后像是一个小白。
不管是哪种说法跟可靠,反正恭亲王跟太后们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回到北京后,太后们封奕䜣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被逮捕。两个亲王赐自尽,肃顺被砍头,其余的监禁的监禁,充军的充军,同时,载淳的年号也被改为“同治”,意思是两个太后一同治政,从此开始了同治、光绪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在与朝臣的斗智斗勇中,慈禧最终大获全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