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字里有一段话:
“楼下的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下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直觉得他们吵闹。”
还有那个孩子被狼吃掉后的祥林嫂,疯疯颠颠的祥林嫂。
旁人的同情只是在暂时的,甚至是伪装的,当祥林嫂走到哪里都在重复没了孩子的悲剧时,他们露出了真面目,冷漠极了。
后来大家知道了她的习惯,只要孩子在眼前便开玩笑,调侃似的先问到: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是这么大了么?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人们先是对他同情,再是厌恶,大抵如此…….
最近已逝的江歌妈妈发一条微博,纪念自己的女儿已经离开700天了……
这只是一个妈妈对女儿的思念罢了,作为不相干的旁人可以不同情,可以冷漠的不理会;但是不可以伤口撒盐,语言攻击,满世界调侃,有人说消费网友,更有人创作了一副带血的漫画在网络上传播,不知道,这个做漫画的人,以后为人母或者人父之后,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可恶且呕心。
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不愿意吃自己的亲身骨肉的血肉馒头,没人愿意。这是人性基本的伦理。
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和思念不是区区几百天就可以淡忘掉的,她的余生剩下的也许全是痛和泪。
有一个电影,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被继父性侵杀害的女儿伸冤三十年的故事,当凶手伏法,这位父亲站在送走女儿的机场的时候,满满的悲凉,三十年啊,一个父亲几乎牺牲了自己大半生的生命在为自己的女儿打抱不平。
这世界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你没有经历过又何来的感同身受,当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做到不恶语伤人。
一位爸爸,5岁的女儿不幸走失,十几年后,每每看到别人家十七八岁的女儿,还会感叹如果自己的女儿没出事的话,也该这么大了。
没有切身的感受,怎么会有那种痛的感觉,怎会有么多那限次自言自语的唠叨。
曾几何时,有人跳楼,吃瓜群众喊:你跳啊,我们看着呢,要跳就快点,不敢跳?
时代不同了,但是总有那么一群喜欢看热闹,说风凉话,用手指头指指点点来围观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