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悬崖实验”是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者在屋子的地板上有意弄出一个深坑,搭一座玻璃桥,形成一个简易玻璃栈道,然后,让一个小宝宝站在桥的一边,妈妈站在另一边。实验开始,妈妈拍手让小宝宝过来,正常情况下,只要妈妈叫,小宝宝一定很高兴地挪着小步过去,但在看到用玻璃罩着的“坑”时,小宝宝就怎么都不过来了。
王阳明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个东西,他把“恐惧”这种干扰人认知的各种杂质,称作“心中贼”——就是在你内心起破坏作用的那种东西。
王阳明“心学”讲的是“如何修心”,“修心”其实就是查杀病毒。他清楚“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所以他的整个哲学和实践就在说一个事:如何把这些病毒去掉。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就是一次非常深切的查杀病毒的过程:
他一路被廷杖打屁股,被贬官,被太监刘瑾追杀后假装投江自尽,逃脱之后又差点儿被老虎吃了……遭遇了种种不幸,死的心都有。最后到了极其蛮荒的贵州龙场,住在周围的,除了毒蛇虎豹就是语言不通的当地原住民,他陷入到了一种绝望。
但在极度绝望当中,他亲眼看到发配到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连同他的儿子和随从,在一天之内,由于经受不了这个地方的瘴疠之气,三个人都死了,他想象自己有一天也可能这么突然死去。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躺在一口石棺里想,“如果此刻我死了会是什么样?”——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面死而生”,突然面对死亡,想象自己已经死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在石头棺材里,王阳明突然悟到了:没有任何东西是可怕的。当“怕无可怕”,进入极度绝望以后,他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不需要任何外界的东西来给自己打强心针,来支撑自己。
当恐惧被驱散,王阳明的内心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据记载,当时他从棺材里出来,面对群山狂喜大吼,悟出八个字:吾性自足,何待外求——一切都是具备的,什么都不求。
爱因斯坦说,“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我们的恐惧是由我们原来的认知导致的,你原来的认知是不可能驱除这个恐惧的,王阳明告诉我们:要用行动来驱除恐惧。
不进入一种极度绝望的场景,你可能永远驱除不了这种认知,也就永远驱除不了你的那种恐惧——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解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