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
中国的美丽在混乱之间,在熙熙攘攘嘈嘈杂杂头昏脑胀之后,角落的那一抹安静之间,屋檐处滴落的雨滴之间。我是个地道的中国人,最终还是爱含蓄温婉的美。对那些无遮拦的美,很快就厌倦了。
中国的美不在肤浅的表面,它是需要挖掘的。你要剥开那些纷杂,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仔细地寻找。正因为它是隐秘的,不动声色的,难以觉察的,因此,当你发现了它,它就是深刻而永恒的。
中国是有温度的,即使那些表面的残酷也带有滚烫的温度。嘈杂的烟火气只是中国的背景,你得去往更深处,深深处,空间的深处,时间的深处,人的深处,心的深处。
诗文
英文歌词写得再露骨,我只觉得性感,但中文歌词写得带点颜色,我就感觉下流。这可能源于传统,或者说思维的惯性。毕竟,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中,身体的大片裸露是极为普遍的,早就习以为常了,而跟视觉冲击相比,要逊色很多的文字露骨一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何等顺理成章!而国画都是山水花鸟、日常小物,或者衣炔飘飘的人物,先人关于男女之事的好文字都要以写情为上,全是“金风玉露”那般格调,“宫体诗”“艳情诗”之类多为人不耻。这般想来,我的感受纯然是中国人,毫无可怪之处。
绘画
我看有一些中国风的插画,无论是画风还是内容都很俗气,粘稠、软腻、湿嗒嗒的,我无意称之为“中国风”。中国风很重要的是其中应有“风骨”和“气韵”,而不是只要满头青丝、衣炔飘飘就够了。至于内容,套用文学的分类,此类画作当属“宫体诗”,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不登大雅之堂,几乎全是不堪一击的情爱。中国的士阶层的文化气质,在这个领域是缺失的,说白了,就是不够大气,心胸狭窄。
昔酒是我很喜欢的一名插画家,以前她的一些作品古风作品朦胧飘逸,真是美得人心醉。笔触轻盈、飘渺,宛如梦境,充满诗意,人物眼神中流露出倔强的忧伤,令人陶醉。每一笔都渗透着一种出尘的风骨,却又表达出了红尘的魅惑,呈现出一种心极向往之却又不可至的意境,虽不是每一副都完美,但画风令人心折。画面透出一种心性高洁、温婉如水、与世无争的气质,颇有“庄周梦蝶”之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