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读好多的书,如同遇见好多人,活好多个辈子。
1 全品类小说(美国除外)
时间轮转,我到了初三下学期,被提前录取到了高中。高中的图书馆一直是我那个时期心目中的圣地,不论是其阅览室还是借阅室,都是我曾度过许多时光的地方。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步入高中图书馆借阅室的心花怒放,那宽敞明亮的大厅,以及分类明确多达五十二书架的藏书。
在高中,思想也比较成熟了些,虽然我还是偏好文学,而对其它专业书籍兴趣不大,但我对文学各个品类起码都有涉猎。高中关于图书馆的看书应该分为这几个时段:前期的名著,中期的各个品类小说,以及后期的全品类书籍尝阅。
一开始是对高中要求的名著进行阅读,如《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堂吉诃德》《复活》等等,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小说是《小王子》《老人与海》,一个因为浪漫,一个因为老人的信念的震撼,还有一本《泰戈尔诗选》是我最喜欢的国外诗集,泰戈尔也成为了我第四个很喜欢的作者(诗人)。
看完名著之后就开始随心意寻找文学作品,主要就是美国作家、日本作家、欧洲英法等国作家以及其它国家的少数作品吧。
日本作家的作品大概有一个书架,属于份额比较多的。其中主要又以悬疑推理为主,但悬疑看几本最出名的作者的也就够了。东野圭吾的书在悬疑气氛构造完美的同时,感情描写亦相当出色,他的《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书籍。村上春树的树很唯美,很忧伤,如《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去中国的小船》等。不过村上春树的书虽然读来感觉还行,却引不起内心的波澜,所以对他不是很感冒。川端康成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然而他的书《雪国》《古都》我却读来十分晦涩难懂,不是很能品味。
其它能记得的还有零星几本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川村元气的《如果世上不再有猫》等等。
法国作家我最喜欢的是马克·李维,他在此文数来应该是第五个我很欣赏的作者了(我不会承认和他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儿关系),喜欢这个作者是因为对他的小说《偷影子的人》实在是太喜欢了,我一直认为这本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于是就把他的其余几本较出名的作品《如果一切重来》《伊斯坦布尔假期》《第一日》《第一夜》也找来看了,感觉也都还不错。
其它法国现代的作家想不起来,其它都是以前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
英国的小说首当其冲的是魔幻主义作品,如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虽然我只看了一两部),其它的还有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系列,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岛》(讲天花患者的一个故事,很温情),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我买了,阅读起来简直就是一场心灵的涤荡)。
除了当代的,以前的英国知名作品印象较深的也有好多,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乔治·奥威尔的《1984》《动物庄园》,玛丽·雪莱(诗人雪莱的妻子)的《弗兰肯斯坦》(有改编电影),玛丽·雪莱因为此书还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其它国家的有苏联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大学》《在人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这本我相当的喜欢),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俄罗斯的《契科夫小说选》,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猎人笔记》,德国歌德的《浮士德》,意大利但丁的《神曲》(虽然看了一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卜伽的《十日谈》,智利的巴勃罗·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白俄罗斯的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也是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写的很发人深省,催人泪下。
2 美国专题
终于说到美国了,美国的作品有点多,可得好好捋捋。
首先是推理悬疑小说,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都是有关于宗教或者伪神秘测的推理小说;丹尼斯.勒翰的《黑暗,带我走》《隔离岛》(强烈推荐,不过结局有点绝望,改编成电影《禁闭岛》,莱昂纳多主演);S.J.沃森的《别相信任何人》;马里奥·普佐的《教父》(翻拍的电影很出名也很经典);
魔幻小说,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我也只看了第一卷《权力的游戏》),说起乔治·马丁,他可是国外的挖坑之王,《冰与火之歌》从1996年写到现在2018年已经是22个年头,也真是不容易,如今更新到了第七卷《春晓的梦想》。
通俗小说,哈,最喜欢的作家第六位来了,美国通俗小说之父西德尼·谢尔顿,他的《午夜的另一面》《谋略大师》《假如明天来临》《时间之沙》《灭顶之灾》《你怕黑吗?》《自传:我的另一面》等等,我曾有过两三个礼拜的时间都是给了谢尔顿的作品,他的书情节紧凑,对话为主体推动剧情,人物个性鲜明毫无脸谱化,气氛塑造成功,剧情波澜起伏,是我一度学习写作想学习的人(可惜我写不成小说)。他的书题记“星星闪耀寒光,俯视烟火人间,仿佛潸然泪下,哀叹芸芸众生”,至今难忘。
温情小说,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里第一次知道“鸡奸”这个词,但这本书里环境的黑暗却依旧抵挡不住人性的温情,书中人物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依旧记在我心;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人的圣经,很好看,中国的电影《不二情书》借鉴此书也挺不错的;
神秘学,《尼古拉的遗嘱》,这本书就是讲的炼金术,简直就是西方的修真,里面将古老人们认为世界由火,气,水,土四种元素组成,然后通过元素的变换可以炼成任何物质,直至传说中的“本源”、“万能之物”——贤者之石。里面举过一个小炼金例子”加入铁2克、锡5克,再加1克铅粉。经过"魔法语言"加密后可能就变成了:战神出动2次,再让闪电击中5次,最后让农神带走一切。”
当时看完后这个咒语就搞笑的印在脑海里难以忘记。据说尼古拉的遗嘱是踏入神秘领域的第一把钥匙,第二把是讲述上古炼金术士的《翠玉录》,只要能悟透这两本书,就能够召唤神龙,,,不好意思,说错台词了,就能掌握魔法的力量。别不信,人家牛顿就信了。有本牛顿的传记《最后的炼金术师:牛顿传》便提到了牛顿晚年沉迷炼金的故事。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世上流传这样的言论,依据便是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和量子力学之父爱因斯坦在晚年都沉迷于神学。
世说如此,但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牛顿生活在十七世纪那样一个时代,从小便学习神学,科技也还在简单的机械领域发展,他晚年在神学中寻找心灵寄托情有可原,正如一统天下的皇帝老来都怕死的糊涂去相信不老药一样;但说20世纪的爱因斯坦也沉迷与神学可就真是无稽之谈,谣言实锤了。
爱因斯坦传世的言论中唯一没有否定神的只有一句“上帝并不掷骰子”,而这指的上帝也只是自然的代词而已。爱因斯坦只这样说过:“关于上帝,我不能接受任何基于教会权威的概念”!爱因斯坦认为,当我们探索自然时,应该通过自然科学和哲学探究,而不是神!
好吧,跑题了,继续。
恐怖小说,这里肯定要提到恐怖小说大师斯提芬·金了,我看过他的《魔女嘉莉》、《死亡区域》、《宠物公墓》、《黑暗的另一半》,其中死亡区域当时看得我直犯恶心,一种难言的呕吐感。主要是当时太年轻,对黑暗面接受程度还比较低,连那种程度的恶都受不了。斯提芬·金还有两部很出名的改编电影《闪灵》和《肖申克的救赎》。
传记类型,《巨人传》,《毛姆传》,《海盗传奇》(黑胡子的传说,海盗之王“基德船长”,抢劫整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摩根船长等),《迈克尔·杰克逊:太空独舞》(我也只能从书中一窥他的传奇了),《甘地传》,印度的圣雄甘地一直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个人,他所倡导的非暴力运动很伟大,他的那种“当我闭上眼开始绝食,整个世界都要停摆”的姿态让我为之倾倒。
其中品类的小说,首先是《圣经》(好吧,这不是美国人写的,怎么到这来了);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初看第一遍很难看进去,这么平淡,脏话连篇为何是名著?遂弃。但后来第二次拿起来认真读进去之后就一口气读完了,发现不愧是名著。意识流的写法将感情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杰夫·金尼的《小屁孩日记》系列,本着学习英语的想法去结果看着中文爆笑看完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刀锋》。
至此,国外看过的文学小说就回忆完了,本以为记不起多少的,结果写着写着就开始回忆起来了好多。这里说的不仅包括高中的,写的一时兴起,就把大学看的也包括在内了。
3 文学之外的著作
从高三开始,我开始对除了文学作品外的其它书籍开始感兴趣,主要是心理哲学等方面,分列如下:
励志规划方面: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英国布里奇的《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
心理探索方面: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系列,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天才向左,疯子向右》,加拿大人彼得·佛伦斯基《理智向左,疯狂向右》,约翰·安德森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威廉·庞德斯的《无价》,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宽容》。
哲学思考方面: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哲学启蒙作品《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
商业方面: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肯·布兰佳的《共好:激活公司的每一个人》。
科学方面:霍金的《时间简史》,保罗·格雷厄姆的《黑客与画家》,英国作家柯文尼的《时间之箭》,RL·普瓦德万的《四维旅行》,B·格林的《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 ,基普·S·索恩的《黑洞与时间弯曲》。
其它: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凯文·凯利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目前寝室的图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