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参加了第八期的教育行走公益活动,收获了很多,最深的感受就是认定了目标,有想法就要马上行动。
我定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完成简书20篇,目前坚持写了五篇。从今天开始写《从天赋到天赋力》一书的学习笔记。今天重点阅读的是第三章第三节《发现天赋的工具》,通过阅读,我对荣格的性格类型学又多了一些思考。
1.没有绝对界线
荣格的性格类型学只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说明性格的差异,一个人并不能简单的被贴上外向或内向的标签,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也不存在绝对的外向者,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那他必然是个疯子。”在他的理论中,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内倾与外倾两种性格,只是如果把内倾和外倾比喻成一个连续体,相反的两端,大多数人通常会更偏向其中的一端,也就是显性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的态度和反应;另一端则是隐藏起来的潜意识,两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意识态度或反应的区别,两者互相作用,形成彼此的补偿态度,以避免任一方过度发展,这样才能维持我们内心的平衡状态。
2.没有好坏之分
无论是内倾还是外倾,左脑还是右脑,都不存在哪一方够更优,而且几乎不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内倾型人,也没有完全的左脑型人,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处于两端的中间位置。每种性格倾向只是彼此有所差异,无所谓好与不好。
3.了解自己性格
自我剖析,我属于偏内倾者,喜欢独处,在独处中获取能量,在经受长时间的外界刺激时,容易感到疲惫。一个人的人格是很难长期伪装的,内倾者在某些场合也会表现得像一个外倾者,然而一旦外部刺激过久就会觉得疲惫不堪,迫切的需要独处空间,来安放自己的生物源特质,以避免伪装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
4.因材施教
课堂上通常外倾型的孩子喜欢积极举手抢着发言,内倾的学生往往属于安静,不争抢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再共同讨论分享,同时兼顾两种类型的学生,均有思考交流参与的机会,并努力尊重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