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记录Day15@拾壹20230113
● 完成:《最好的决定》第4-5章
● 感受:蛮喜欢“活在当下”这一篇
心理读书记录Day16@拾壹20230114
● 完成:《最好的决定》第6章
● 摘抄:我们的文化传统喜欢感性地对待母性,多情地歌颂其美好的一面,但是,假如为人母真的备受尊崇——甚至和人们从事的其他职业一样,得到同等的尊敬——世界各地的女性或许会快乐得多,比我们所知的更有满足感。
心理读书记录Day17@拾壹20230118
● 完成:《我们内心的冲突》第12章和结论
● 摘抄:理想化形象通常是患者唯一感到真实的东西。不仅如此,理想化形象还可能是唯一能使患者得到自尊的因素,而他依靠这一形象避免了在自卑中沉沦。在拆除患者的理想化形象之前,必须先让他获得一定程度的现实性力量,否则他无法忍受由此带来的挫折。
某些情况下,比如患者坚决维护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同时外化情况也很严重,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患者简直无法容忍自己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这些情况下,分析初期所能触碰的问题极其有限。要是分析师察觉到了这种状况,就应该尽量避免做出任何像“问题是患者自己造成的”这一类暗示,哪怕是最委婉的暗示也不要做,否则就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心理读书记录Day18@拾壹20230124
● 完成:《弗兰克尔自传》61% 看到一半才发现不是那本评分高的,为什么要把别的书名直接拿来当副标题,太不负责了
● 完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一部分40页 这本目前很喜欢,对我太实用了,有种果然名不虚传的感觉,第一部分结尾读完仿佛受到了洗礼。
心理读书记录Day19@拾壹20230125
● 完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二部分 爱 72页
● 感受:读到契合自己的书太愉快了,今天的感受也很好,作者的论证很全面,回答了很多我以前就有的疑问,案例也很动人,看得不快,边看边抄笔记,很多时候也会停下来把喜欢的话念出来,感觉整个心都很熨帖呀。
作者还提到自己13岁时轻度抑郁,自主选择放弃父母所选的明星中学,放弃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理想的教育环境,走上未知的独立之路。太厉害了。13岁。
还发现原来这本书是豆瓣十大热门心理图书排行第一呀。读者用脚投票的书还是值得信任的,低分可能不可信,大量高分还是靠谱。
心理读书记录Day20@拾壹20230126
● 完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二部分完 阅读30页
心理读书记录Day21@拾壹20230127
● 完成:《情感勒索》第1-3章
● 感受:只看序就很喜欢作者了,预感会比较实用。
心理读书记录Day22@拾壹20230130
● 完成:《少有人走的路》第三、四部分,看完了
● 感受:
第三部分关于信仰,和周国平《人生和性爱的难题》提到的信仰,有相似之处。第四部分关于恩典,有些像吸引力法则,实践起来蛮难。我还是比较喜欢前面关于自律和爱的论述,看来这就是我现在最重要的课题了。
● 书摘: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唯一的标准是在精神追求上是否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一是在信仰问题上认真,既不是无所谓,也不是盲目随大流;二是诚实,绝不自欺欺人。
有灵魂,即有精神渴望和追求,与有信仰可视为同义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