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做人一定要学会勇敢面对
《天幕红尘》一书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始终不离“政治”而叶子农作为一个“西马”的信奉者,独处海外,企图挽狂澜于即倒,终于被海外右翼势力杀害。他的 见路不走,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故事的细节我就不在这里过多陈述了,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文章的精彩之处。
见路不走是 “见路非路,既见因果”的意思跟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一个道理 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知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叶子农说“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着借鉴,模仿,参照的作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洞,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泥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关系。只有因果才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们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是通俗点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
老九等服务员走了,用筷子挑了一下面条说:“你就拿这面条打比方吧,我说手擀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 这算不算路
叶子农端起面条吃了几口,说道 ' 我给你擀一个,你看看好吃不好吃? ”
老九说: “ 你这不是抬杠么 ”
叶子农说 “ 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 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 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面的结构 ,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用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与你需要哪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开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就很困难。
叶子农又说 “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教条,这东西害人呢。
看到这里的那一刻,我整个人的心思都放在书上了,不停的读了几遍,读的越多对文字的理解力越深。
在这个21世纪的社会, 浮躁和焦虑的心态那是每个年轻人的常态,我们往往因为一篇文章,往往成功人士的一段话。 去改变自身,甚至去放弃了自己已经坚持的一些事。 以他人成功的经验,来参考自己的人生。 结果自己走成了无路可走。 这一行为其实刻意的去讨好别人一样。我们生活中不缺乏那种,好为人师的人。 他觉得他自己是一个爱学习, 爱努力的人,小有成就之后, 就开始对别人颐指气使,布拉拉拉 布拉拉的说一堆, 你应该怎么做, 你应该怎么干 ,你应该怎么去努力。 如果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开始了按着他说的教条去走了。 然后走到一定程度上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走了。
2018年初,英语快毕业的自己,陷入了人生中的迷茫。 茫茫人海哪里才是我的人生路。我开始四处询问过来人,询问很多小有成就的男性,女性 。 那时候自己寻求职业的发展之路。想给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 大多数人给我的建议就是提升自己的学历,久而久之我也迷失了自己, 我开始咨询学校,报考什么专业。 包括我好朋友也告诉我你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然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句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挺讨厌自己的,那么大岁数了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我去咨询了好几个学校。最终我发现我走的路实在是太违心了。因为他们提出的建议,那是基于他们的条件,我能照搬过来,也不能完全复制他们的条件,我差点不小心走到了死胡同。 发现这个现象的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内心。 与学历相关的无非就是能力。
基于我自身的那个条件无非就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还有我的英语能力。 那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一个毫无含金量的证书对我毫无吸引力。 渐渐的我就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路, 对于那一刻的我的条件,提升能力比提升学历更重要,更让我自己更加值钱,更让我有出路。
中国用了100多年才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身为路上的你,不必着急。不要去听他们的高谈阔论。也不要去听他们的颐指气使。你只要在做事的时候非常享受当下,享受你的工作,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 你肯定会找到你自己的路在哪里。
精彩之处 2
戴梦岩又从旅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剧本,说 “ 还有这个,这个剧本我看了一半也没有看出作者是什么意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你抽空帮我看看。
叶子农没有接过剧本,而是问到“ 你看了一半都没看清楚,这个你看清楚了没有? ”
戴梦岩一愣,没明白什么意思,想了一下才明白,说这个看清楚了。
叶子农说" 这不得了么?"
戴梦岩问 “ 什么得了”
叶子农说,你这挣钱的都看不下去了,您还指望掏钱买票的人能看下去么?
看到这里,我的脑袋又是当头一棒。 立马脑子清晰了很多。
当我们不努力工作的时候,却还期望收到一个更好的结果。这么一想是不是就是个笑话。
我们吵着闹着要好皮肤, 要好身材, 要更牛逼的业绩。 可以的行为真的做到了? 如果做到了,你不可能收不到效果。 就像戴梦岩一样,努力认真看了剧本,还没看懂 。 她还想着去拍 。叶子农的一句话让她做了正确的决定,放弃此剧的拍摄。
我们与戴梦岩没有区别,我们和她都是在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戴梦岩通过放弃,得到了更好的结果。
我们如果想要好身材,好业绩, 我们也是需要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更好的结果。
其实,在这个节奏很快的时代, 那些达到更好结果的人都是把生活过慢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浪费时间就是快。
精彩之处三
戴梦岩带着叶子农去买衣服
戴梦岩 看到了一件衣服,看到了一件女休闲装,说:“ 这件还是挺洋气的。
叶子农说 :“ 你土 么?”
戴梦岩问道 : “ 你什么意思”
叶子农说 :“ 不土 ,你洋什么呢”
她愤愤的看了一眼叶子农,然后继续往前走,哇, 这件真的好奢华。
“你穷么”
她没有说话, 又瞪了他一眼,然后摸着衣服说道:“ 哇, 这件衣服显得好年轻 ”
“你老么?” 气死补偿命的说法再次从叶子农的嘴里说了出来。
“你什么意思,你想逼死我么” 戴梦岩再也忍不住了。
叶子农说:“ 因缺有需啊,无论是时尚的,年轻的,尊贵的,都是卖给需要她的人,问题是你需要么? 你老么? 穷么?
戴梦岩说道 :“ 要是这样,我以后还怎么买衣服呢?
叶子农说 :“因缺有需啊,看你缺什么了,所以服装才会又那么多风格。
戴梦岩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但嘴上说,你可气死我了。
第三次当头一棒,这是我见过对衣服,对女人最好的诠释。
我们生活中又很多女性, 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 但穿了几次我们就扔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我们买那些适合自己的,配合自己的,配上自己, 会不会让自己的形象和气质更上一层楼呢。 会不会让自己的生活的变得更加精致呢。
我门总是拿着别人的经验,和教条,来对付自己的人生,从而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性。 看见别人穿的好看, 你也买了。
如果你很丰满,你也买了 。 穿上只会丑 。
通过这简短的几句话 ,让我明白体型和衣服 ,谁是事情本质,谁是现象。
衣服好看不好看,取决于人。不是取决于衣服。 衣服在好看,没人穿。最多也是一个摆设。
好看的衣服,不缺。 好看的体型,却是稀缺品。 所以各位不要舍本逐末。
精彩之处四
方迪毕业论文 《决策的法则---见路不走》
由于篇幅过长,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很精彩的地方。
方迪说:“ 为什么每个老师,都在想学生强调创新精神呢? 我的理解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贴上标签,正确的,现金的,潮流的,然后拿着这个标准衡量一切管理方法,只要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错误的,落后的 。这很可怕。因为每个人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没有哪种条件是可以系数复制的,我们在教师里学习了很多方法技巧,正如老师反复所讲的,引导,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让我们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本质,就是培养我们见路不走的能力
人是赖于动脑的,勤于动心的,喜欢把某个条件放大成因的全部,这样容易比照。容易获得信心。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 大家都是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实不是这样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只有我具备了别人能走到的全部条件,我才可能做到。然而事实上我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只有根据我的条件去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脱离实际的。
这段话精彩么? 相当精彩。
我超级喜欢这个段落,因为这段话诠释了我自己常说的一句话。
别人能做到的,我肯定也能做到。
是的,这句话我一直常说,我不服输的精神,不服输的战斗姿态一直是我人生信条。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说这句话,现在我改了这句话。
基于我自身的条件,我能一直收获更好的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 :“ 当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你提出的建议就是一滩屎 ” 当一个土豪说出一句话的时候 :“ 那就是奉若圣经 ” 我们的价值观脱离了事情的实际性。而归根于钱多钱少上。 导致了很多人为了钱,不惜以身范险。 最后进了监狱,害了家庭。出发点是好的,都是想多赚点钱 , 你要基于自身条件,创造更多的收入。而不是脱离自身条件变成一个更好的别人。
送大家一句话 :作物之所以能生长,是因为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精彩之处五
老九与方迪的对话
老九说: 那我再问你,论物质生活,是咱们过得好还是秦始皇过的好。
方迪说: 那肯定是我们过得好啊
老九有问 : 那你秦始皇幸福么?
方迪说:那能比么,人家是君临天下,万众之上。
老九说 :看来物质条件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得比别人强 。
叶子农与戴梦岩的对话
戴梦岩:“瞧你那穷酸样。” 叶子农:“谢谢,能让您获得优越感,这让我觉得我的穷酸也有了价值。”原来,我们的快感、满足感、优越感是要从我比别人强里获取的,原来我们是这个活法。什么叫人各有志,突然你看见人不为财死,鸟不为食亡了,你傻眼了,不知道为什么活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包括我, 你,他 ,她 。我看到这里之后我沉思了好久 突然我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像叶子农说的那样,我们说的那样,我们得比别人强。 抛开这些虚荣心我们看看这个事情得本身是什么。 是幸福感。我们得幸福感应该从自身获得,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 。
我们生活在比别人强,生活得比你丰富,挣得比你多, 吃的比你好, 穿的比你好,儿子比人家的儿子强。 女儿比人家女儿强。
我们都忽略了事情的本质,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自身获得幸福感 。而是从别人身上索取呢。吃自己想吃的,就是幸福, 挣的够花的就是满足,穿着适合自己的,这就是美好,儿女在你们的教育下变得更好,这就是骄傲。为什么要去对比来产生幸福感呢。
通过对比,酿造了多少的悲剧。 因为我的手机要比你的好,去网贷。然后还不起自杀了。
看着人家创业,你也去创业,然后无限的刷透支卡,网贷 ,最后负债累累,苟且的活着
看着富人大手挥金如土的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你也刷着各种信用卡去投资股票,最后落下了一个千里送人头,礼重情意轻。
看着人家报名学习,你也跟着学习,最后人家荣耀毕业,你却连开始的勇气却没有。
多少人为了那我比他们强, 那虚荣心,找存在感。最后自己承担恶果。
再送大家一句话 : 因为快乐就存在于细微的情节之中,细小到让人熟视无睹,所以快乐的片断往往被我们忽略。
精彩之处六
老九与方迪的对话
老九说 “ 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妄念,杂念,贪念,一大堆。就算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么样实事求是。 见路不走就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方迪道 “ 说的太好了! 如果方向错了,手伸的再长,也摸不到正确。”
老九说 :“ 如果这碗成功的面要求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祛除妄念,有个实事求是的心态,我检讨自己,在态度上就错了,我追求豪华,高档,不是产品需要,,不是为了顾客,也不是餐馆有社会背景,是为显示自己是成功人士,是为自己有身份,有面子,一碗面本身就是大众化的东西,你开餐馆不是为了顾客,都成了你满足你虚荣心的工具了,不等死干嘛呢。
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和顾客,只要自己条件的因果。人家的条件不是你可以系数复制的,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人家的内在因果不是你从外表看一眼就能具备了。
方迪点了点头说 : “ 嗯, 还是强调,见路不走,要立足自己的条件。 ”
方迪联想到老九谈到的手擀面与机器面,联想到厨房里的天平 ,量杯,表格,突然觉得明白了点什么,惊讶道:“ 九哥,你的餐馆要消灭厨师么? 像麦当劳模式。
老九翻了一页笔记道 “ 顾客和无关痛痒的人都可以认为像麦当劳模式,但是唯独你不可以 ,你要这样认为就有危险,就有可能不自觉套用模式,而你的条件是不可能像麦当劳条件完全一样的。你不能在意相似或者不相似,你只考虑条件与目的的有效性。
方迪说 :“ 这一不留意,又见路走了 ,做到见路不走真实不容易啊。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们往往做着做着,就逃离了事情得本质。
我们为了学习,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找虚荣心,找存在感。 可是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往往表现的与别人不一样,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夸奖, 赞美,或者远离。我们往往为了迎合他们失去了最真的自己。
我们学习为了成长,不要怕别人的眼光,也不要怕别人的赞美,嘲讽,因为只有你自己只要我是为了成长,而不是存在感,而不是虚荣心。
我们在上班的过程中,前期我们往往很努力,也有很多的想法,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被他们同化了, 也被他们赤化了,我们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失去了自我。
给大家举一个真正成长和找存在感的例子
财富自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我也有。
可是真正落实行动的,坚持的能有几个呢? 《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 ·清崎 说过投资先投脑。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然后开始进行自己的实操。 可是有多少人理解投脑这个概念。 你看几本书, 听几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说行就行了。听几个成功人的人的演讲和方法你就行了 。 你激动半天,回去瞎投,乱投。然后给别人说,我在干什么,我听了谁的谁的培训会,演讲会。 你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么?
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会慢慢的学习,成长,实操。反思,总结, 不会因为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判断。 最终收获自己的成果。
其实我真的很讨厌现在很多的公众号贩卖焦虑,贩卖焦虑使很多人失去方向,不知道怎么努力, 不知道怎么去工作, 甚至让很多人舍本逐末,
我们在采取建议的时候,往往都是身边的朋友,公众号文章以及父母。
文章写得好并不代表他的生活就比你好。 他成为他是因为他本身的那个条件。 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 你只能成为你自己。
所以, 基于你自身的条件,你要成为你。而不是一个不知道方向的人,盲目奔跑。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我以为我理解了这句话,想着买个房子,就有了家。心在家里。
到现在我才明白,你的心有寄托的地方才是家。 房子是条件,本质是人。
也就说,没人,也没家。 有了条件,不一定能实现事情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