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第79页。
母爱剥夺
1.母亲不喜欢孩子也是一种母爱剥夺。所谓剥夺,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享受母爱的权利。
2.哈洛的社会性剥夺实验是很有影响的。据观察,在自然条件下,婴猴与母猴的关系要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亲密接触,反射性的,为了保证营养和得到保护;随着随意运动功能的发展,进入依恋期,此时出现非营养性的相互作用,“跟随”和“模仿”这两种行为机制开始起显著的作用。接着是安全期,婴猴探索行为增多,母子相互作用的频率下降,婴猴与其他客体的接触频率上升。最后,婴猴进入分离期,伴有依赖行为的母子关系告终。
哈洛认为,除了满足饥渴这一需要外,母猴为婴猴提供接触舒适的经验很重要,因为它能推动婴猴情绪的发展。
哈洛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同辈群体经验对正常行为的发展也有关键性的作用。他认为,同辈群体经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接触舒适经验缺乏造成的缺陷。
3.实际情况往往很复杂,而不只是单纯的缺乏母爱。父母不和或意见分歧使孩子不知何去何从,父亲的苛求、惩罚或过分保护,祖辈的过分保护等因素往往同时起作用。
苛求对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它可以导致过分压抑情欲而形成心理冲突,也可以导致反社会行为。
模仿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也借用了强化这个概念,但他更重视模仿。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模仿:模仿学习和模仿操作,后者必须强化,而前者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仍然发生。
2.父母发脾气也可引起儿童模仿,以致在没有相应的和足够的刺激的情况下儿童也会发脾气,也就是说,此时儿童发脾气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表现。
3.人们普遍认为,身教重于言教。这从儿童富于模仿的角度来说是很有道理的。
感想:女儿很多时候没来由的发脾气,可能是跟我们学的吧,肯定是适应不良。前一秒好好的,后一秒突然爆发,很多时候蛮不讲理。我因此一直担心她的适应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