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广受好评?
疫情之下,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遭受了不同程度冲击,就业情势堪忧,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生计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国家出台鼓励地摊经济的政策,既给中低收入者带来了希望,也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22138ac57bd368b7.jpeg)
前些年各地为了评选文明和卫生之类的,出台了一些一刀切的举措,最突出的就是统一店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路面设摊,基层城管不文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城管几乎成为恶人的代名词,这其中有冤枉的,也有不冤枉的,客观上老百姓的意见很大。
彻底清理路面摊以后,马路是宽敞了,街道是整洁了,但烟火气没有了,本来生气勃勃的街景也消失了,许多人失去了一份仅以糊口的收入,老百姓的生活便利也大不如前。
当下鼓励摆摊既是鼓励自救,何尝不是对前期城管矫枉过正现象的修正,在不少人眼里,某些人多少打了自己的脸,所以老百姓欢欣鼓舞,似乎出了一口气。
但愿从此以后,城市管理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向民心,接地气,走向健康的轨道。
02 自救才是核心
目前找不到工作的主要还是一些服务行业的简单劳动者,少数是企业无法正常或完全开门的失业人员。鼓励摆摊就是降低就业门槛,让失业者摆摊自救,共度时艰。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9d6a04b0dfe0ac51.jpeg)
我七八岁的时候也摆过地摊,留下的只有生活艰难的印记。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非常贫穷,农民虽然种粮食,却经常填不饱肚子,虽然养猪,却沾不到油水,爸爸妈妈经常为了几块钱的学杂费发愁。
那时人小,也帮不了大忙。家里的自留地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西红柿、茄子、豇豆、四季豆还有丝瓜等等。暑假期间,爸爸妈妈要下田干活,就让我拿些蔬菜到镇上的市场卖,换点活络钱。
七八岁的孩子那哪会做生意?那些大人们肆无忌惮地吆喝着,看见熟悉的人会拖着他们买自己的东西。我可喊不出来,眼睛巴巴地渴望着有人走过来,在我的摊前停下脚步,可往往就这么一晃,过去了。我基本上就这么守株待兔,运气好的,可以把蔬菜卖完回家,可常常没有这么好运。
碰到热情的会大声地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弄得我面红耳赤。然后和我讲价钱,我只记得妈妈在我出门前定的价格,所以好不容易的上门生意,有时也黄了。事后,不少人在我爸爸妈妈面前调笑我。
摆摊于我真是煎熬,于是我就不大愿意了。爸爸读过几年书 ,向来是羞于买卖叫唤的,而且是正劳力,他绝不可能去卖菜。妈妈就说,你不去也可以,妈妈去卖菜,那你就得田里干活。
于是我跟在爸爸身后拔草、松土、撒种,学会了耘田、间苗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分拨猪粪,就是把原来垫在猪栏里稻草,用手分开铺到地里去,又臭又脏,刚开始怎么也下不去手,动作就像千金小姐绣花一样。后来心一横,头一斜,一屏气,两只小手使劲下去掰扯一阵,居然也不觉得臭,不觉得脏了,以后我就习惯了。我想,总比摆摊好!
03 摆摊,终非长策
鼓励摆地摊不是要彻底否定城市管理。当前就业是主要矛盾,城市管理从大局出发,调整放宽一些管理措施,为就业创作宽松的环境,是国家做出的应变之策。摆地摊还是要遵循“定点、定时”的原则,并要符合环境卫生的相关要求。让困难群众摆摊以维持生计,是权宜之计,而非长策。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讲。
从练摊者的角度讲,摆摊不可能发家致富,门槛如此之低,能有多少利润空间,就是混口饭吃。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考虑到产品质量问题,信誉问题,在网购已成气候的情况下,逛地摊有时只是图个方便,不是消费的主渠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6ef9b58b3bd11334.jpg)
五菱汽车因为一辆流动售货车,股价从一毛九炒到七毛四,这是资本市场在炒概念,虚火太旺!
而且,这样做对那些租门面和市场里租摊位的经营者,是不是不公平?他们难道没想法?
想想前几年的大学生创业,不少年轻人可是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大家需要保持一份清醒。
谁不愿意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拿着稳定的收入,不用担心生意好坏,没有日嗮雨淋之苦。
国家的现代化,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靠摆地摊!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613a26242936b19c.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