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阙疑”与“多见阙殆”

作者: 昊天华月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21:59 被阅读0次

          子张曾问其老师孔子应该怎样求得官职,获取俸禄,孔子回答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古训教我们说话与做事,时至今日,尤应当作“为政”、做人之要。

    网络图片

        多闻而慎言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意即说话时要多听,面对有疑问之处加以保留,其他拿得准的地方谨慎地表达出来,能减少错误。简言之,就是要慎言。慎言,对于“为政”的公职人员来说,是一种职业操守,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则是一种良好的个人素养。慎言不是不言,是三思而后言。在今天,就应该空话假话不言,大话套话不言,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言,不利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有损于自身形象的话不言,凡言必三思。汉代的郭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后汉书》)成为慎言的典范。三国时期的杨修因肆意解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言而丢了性命,成为了因言获咎的教材。当前,言论自由,自媒体发达,任何不当言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焦点。毕福剑作为公众人物,因戏谑的不当言论而抹杀了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不少“任性”领导因为雷人言论“一鸣惊人”,导致舆论哗然。

          《易经·系辞》讲:“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不当的言语是祸乱的根由。有时候,我们总为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而感到后悔。那么应如何做到慎言?根本上讲,要加强个人修养。一是重学,加强学习。“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不学习,即使具备仁、知、信、直、勇、刚的品德,也容易陷入极端。同时,“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习,就缺乏相应技能,就容易说外行话。二是勤思,话前三思。“慎言其余”,及时是自己拿得准的地方也要谨慎地表达,全面考虑是否得当。三是少言,言必有据。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多种发声的渠道与机会,但是应该“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出言发声,均需有根据,不能盲从于人,人云亦云。

    网络图片

          多见而慎行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做事时要多观察,面对有疑问的加以保留,其余有自信之处就谨慎地加以实行,能减少懊悔。简言之,就是要慎行,在决定实施某种行为时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为轻率、冲动的行为而感到后悔。三国时黄忠“步步为营”,谨慎决策,打败夏侯渊,夺得了定军山,传为一段佳话。而关羽“刚而自矜”、骄傲轻敌,大意失荆州,沦为千古笑谈。可见慎行的重要性。过去讲,有的领导干部是决策“拍脑袋”、保证“拍胸脯”、出事“拍屁股”的“三拍干部”,决策不搞调研、不看实际,缺乏慎行的精神,最终导致“票子全花了,工程白搭了,百姓遭罪了”。其实,慎行对于为政者,尤其是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而言更为重要。个人的某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但是领导干部某种决策带来的影响却是广泛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百姓的生死福祸。孔子曾说“子之所慎:齐,战,疾。”在斋戒、战争、疾病等重大事项上一定要谨慎,因为这些重大事项关涉的是公众的利益,并非私事。“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吕氏春秋》)错误的决策与行为一旦做出,即使后悔也无济于事。

          曾子有一次生病了,召集他的弟子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论语·泰伯》)以如履深渊、如履薄冰教导他的弟子要慎行。在今天,应该如何做到慎行呢?孔子说,要“多见阙殆”,“多见”即多看,“阙殆”即不做没有把握、有危险的事,多看,即多参考他人的做法,对于认为有危险、不能把握后果的事情,一律不做。具体而言,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读万卷书”,丰富知识,武装头脑,通过“行万里路”,探索实践,增长见识。在此基础上谨慎决策,谨慎行事,才会“寡悔”。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是为了“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即少说错话,少做错事,求得禄位或福气。而做到少说错话、少做错事的途径有二:一是不说话、不做事;二是慎说话、慎做事。孔子倡导的是慎言慎行。当前,我们反对不作为,更反对乱作为、瞎作为,不论为政、还是做人都当如此。《周易·系辞》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慎言以寡尤,少失言,让自己获得尊严;慎行以寡悔,少犯错,让自己获得坦荡。故而君子“宁默毋躁,宁拙无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闻阙疑”与“多见阙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lq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