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过程,有几个碎片化思考和体会,记录下来与你分享。
一、读书要尽可能完整读完一本书,不要只是掌握几个结论。因为知道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比单纯知道这个结论,要重要的多。
通过完整读书对于思维的训练,更重要。
二、读一本书的本质是为了与作者进行交流。
一本书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写成的,是作者当时最好的思维成果。
学习最快的方式是能直接跟作者进行交流,交流过程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触到各种牛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以才会转向读书。
这就告诉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问一问自己,这本书的作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吗?
三、如果你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现象没有过体验或者思路上的探讨,那么贸然去读一本书相关内容的书,是无法激起你的内心川流的。
因为你毕竟连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怎么可能跟作者进行思维上的交流呢?
四、开始读一本书之前问自己:我对这本书探讨的主题有过思考或者困惑吗?
如果有困惑,那就去读,如果没困惑就暂时不要读。
因为读书的过程,是解答自己困惑的过程,是完善自己认知的过程。
只有你对这个主题有过思考或者有过困惑,才意味着你在这个书中能关联到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如果关联不到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是不会有所触动的。
周岭的“触动学习法”,古典的ss卡片读书写作法,都是如此。
关键在于这个内容能否勾连起自己的记忆和认知。
在确定好自己要读一本书的时候,先去读序言,因为作者在序言中已经表达了这本书要探讨的主题。
通过看序言去了解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否是自己所思考的内容,重难点在哪里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