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们亲眼看到的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是真的吗?色彩、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吗?我们每天所见、所闻不是真的,那还能相信“眼见为实”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人的视觉世界一探色彩的奥秘吧。
我们用眼睛来“看”,却只能用大脑来“见”。“看”是眼睛接收可见光,可见光是纯粹的能量属于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只有波长的差异,没有色彩的区别;“见”的色彩是把可见光中的物理信息转换成能被大脑接收的神经信息然后进行视觉加工,其中光波的波长和强度对应着色彩和亮度,色彩和亮度是仅存于大脑中的心理特性。这一观点是不是有点烧脑令人难以置信?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再把这个观点梳理一遍。
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摆在我们面前,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还是我们的大脑看到的?苹果反射出来的光最远达到眼球的后部视网膜,没有一点达到大脑。感觉器官与大脑进行的所有的通信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通过大量神经元完成的,而神经元不能传递光波、声波或者其他外部刺激。大脑不能从落日接收阳光,不能亲自触摸天鹅绒,也不能吸入玫瑰的气味。大脑形成的色彩、味道等感觉必须依赖作为媒介的感觉系统转换的二手信息,感觉系统只传送经过编码的神经信息,大脑也必须利用这些神经信息来创造自己的体验。

形成“苹果的红,冰激凌的凉”的感觉过程十分迅速和直接,以致我们被糊弄了,以为红是苹果的特性,凉是冰激凌的特性。事实上,五彩斑斓的瓜果梨桃本身没有色彩,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也没有色彩,这个世界看似色彩丰富,但是色彩在我们的大脑之外并不存在,因为色彩是大脑根据进入眼睛的光波波长创造出来的感觉。所以,色彩只存在于观察者的头脑中,是我们感觉体验的心理特性。
跟视觉系统相关联的视网膜损伤、白内障致使晶状体不透光、视神经损伤、大脑中视觉加工区域损伤都可能导致失明。
朋友您还相信“眼见为实”吗?不相信的话,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