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读《读书是一种能力,爱也是一种能力(读书笔记)》有感
文中的确道出了想爱的意向和爱的能力的不同,就跟想阅读,和实际阅读的能力每个人却各有千秋一样。现实中要是更多人知道这一点,承认这一点,也就没那么多理所当然,更多释然。
爹妈还会害你啊,肯定都是想你好的。主观意愿是,客观能力未必做得到。不懂这点区分,也就中招了。
是啊,那就听吧,那必须要相互理解统一一个目标才可以啊,不统一怎么行。这都是爱,爱还有假?你得要理解我想要你稳定的心意,你得要理解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快乐,然后双方共同制造一系列拧巴,这还算轻的。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爹妈对TA的不是爱,或者爱很少。
与父母关系拧巴,也要对内麻痹自己,对外争辩不要找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看到别人讨论原生家庭,也像揭了自己父母的短,极力争辩。
倘若辩论成功就像成功维护了自己父母的形象,其实是坚固自己心中好的父母形象。因为一旦破碎,相信了那么久父母是好的人生信条,突然被证明没那么纯粹,一如一座城突然塌陷,打击极具毁灭性,谁想承认。自欺也要信。生活好坏的真相不会说谎,父母作为孩子的主攻城狮,编下的代码走出来的主程序是什么样的,想要掩盖,结果掩盖不了。
关于想爱和没有能力爱,却把两者混淆一起造成的伤心事还少吗?
网上之前传得火的一则新闻,一位单亲妈妈(注:仅据该新闻事实,不特指单亲妈妈)因一部手机“丢失”打了孩子,并绑了起来,等她再来看,孩子已经死去。后来她在雪地里找到了手机。
这位母亲十月怀胎,面对离婚的事实,一个人工作、带娃,仍然坚持自己养,得到现在的结果,得多后悔。她一个人养,很难也在努力,不爱吗?爱,想爱,可是她没有爱孩子的能力。她自己的生活都已经严重在压制着她压榨着她,她面对自己成人世界里的情绪不知该怎么办,已经迷路了,在面对自己世界里弱势的孩子时,还能清醒地管好自己那些慌乱那些怨愤吗?还有多少精力爱孩子,还有多少精力管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多大影响,还有多少精力多少心思反思自己的这些行为,有多少精力可以放在学习如何爱孩子?她连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的精力都没有腾出来,怎么有精力有能力爱孩子呢?
她的邻居黄阿姨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唉~你妈妈也是为了你,你妈妈也不容易。在幼小的他被打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拉开他的妈妈,没有一个人可以保护他。
如果在他妈妈以外,有一个可以深刻影响他的人告诉他实情:你妈妈很想爱你,可是她的生活中要面对一些事,有时候可能没有精力分出来爱你。有些行为不是爱,比如打、比如骂,如果你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躲开妈妈,等妈妈自己处理好情绪了再面对她。
如果他的意识里,妈妈想爱自己和是否有能力爱自己是两码事,妈妈没有能力爱自己,对自己失控时,自己可以躲开,而不是一味相信妈妈是爱自己的,他会保护自己躲开妈妈的攻击,保住自己的生命。
我自己很长时间抑郁,在抑郁话题吧里看到有患者回去告诉爸妈自己抑郁的事,得来很冷淡的回应,有的是说矫情,还有其他否定的说辞。有患者甚至因此情绪、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几近崩溃崩塌,徘徊在死亡边缘。
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我想,养这么大真没有到罪无可赦的地步(事实上很多网友,年过不惑都吐槽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影响,单单从吐槽情绪感受上看真以为犯了天大的罪),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几句话,或者简单的没有搭理,这有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说出口的否定是一个词一句话,轻飘飘,却极可能成为压倒子女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这么严重吗?
对啊,有这么严重吗?我们自然是爱TA的,几句话而已。难道你要因为几句话就质疑我们对你的爱?难道不该是你太敏感,自己想太多?没办法质疑父母,就质疑自己,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值得留存于世。
肢体攻击、肢体伤害很明显,语言暴力却常常被忽视它对承受者的影响。
当你面对公司领导的批评时,一个一般情况和你没有血缘,只有工作关系的人批评几句,作为成人的你都会受影响,你的孩子面对你,还有亲情的纽带,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与信任,那打击是不是更重?在心智尚未完全展开,无论块头还是能力都远弱于你,还要依附于你实现自己生存的情况下,孩子感受到的压迫感是不是更强更重?
爱吗?爱,只是需要匹配需要学习爱的能力,只以惯性的行为指引自己,释放、发泄,得不到爱的结果。
大多数妈妈是想爱孩子的,但未必能爱。清楚这一点,对孩子和妈妈都是好的。
现实是家庭和周边环境、主流舆论宣扬传播母爱无私,默认母爱绝对无毒无害,必须得是纯净水额,固定了母亲全能360°无死角的形象,增加了女性在管理自己的母亲形象的心理负担,也使得孩子盲目相信母亲是不会错的。孩子即使受到伤害,不知求助也不知道躲不知反驳反抗,如何反驳反抗对保护自己更有利。
注:介于现在社会主流仍是妈妈作为抚养者,故写的妈妈、母亲,实际情况,爸爸、父亲等主要抚养人也适用。
网友评论
没有爱的能力,父母自身的成长有时比对孩子的关爱更重要!
今天在荟教育看了一篇文章,针针见血,我们的孩子们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整个当下的教育生态环境极度让人担心!学校教育成了火坑。社会,家庭教育也是冰山。
所以我就经常想办法陪孩子出去玩,运动,看书,旅游,游乐场,科技馆,电影院,植物园,动物园……
在家也可以陪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打牌……
但是也做的不够,因为有时候自己也想偷懒,想自己看看书,打打字,看看电视剧,电影啥的。
所以也经常有矛盾和冲突!
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法,尽力而为就好。
还是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看看一些好的育儿书,比如我在简书分享的文章,来自《没有人天生会当爸爸》(王开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2》(尹建莉)《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育儿书,先从观念上改变,在从实践中总结和反思。😀
家长自己走出校门就知道哪些学习是真给工作前途起了作用,哪些是在自己愁苦时提供了放松的出口、平台,陶冶了情操。回看自己吧。
和孩子一起玩,除了成人提前预知的安全风险,提出必要的安全提示,把自己当作孩子,孩子不知多欢乐多开心,自己也从中合理释放、放松了自己。我和侄子侄女一起玩,感觉他们的快乐令人惊叹,一个游戏吖,有什么那么开心,尤其是我加入了,他们超级开心,提前说明一到两次我们一起注意哪些地方,安全一点,玩起来放开而不放纵,大家都会拼全力,也会顾及对方安全。孩子真的很聪明,不需要多说。根本没有家长所说的调皮,不服管。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说教,自然就有敌对情绪。
可惜,家长很难看到这点,并由衷欣赏、融入。有了大房子,还希望有更大的房子,而且很有底气很无奈地说,我这不都是为了他。其实是自己想在事业上有更大成就。
也有部分原因是,赚钱容易,陪伴难,面对孩子,确实不知道怎么办,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对孩子表达爱,怎么陪伴,家长,很难会爱吖,赚钱却可以及时迅速表现出来自己的心意,提供了相对便捷且立竿见影的渠道。
专业又深刻
👍☕☕☕🍭
你具备,我也许经过训练可以做到,却远没有我写这类观点文来得轻松,要达到能和你一样,想只是起点,还需要更多学习。想爱和有能力爱,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