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略027】置身事外终遭弃 追缅故人且感怀(3)

【王阳明传略027】置身事外终遭弃 追缅故人且感怀(3)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00:07 被阅读0次

    得知此消息,王阳明有感而作《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在大礼仪之争事件中,王阳明一直没有公开表态,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支持席书、方献夫和黄绾的主张,但是礼仪之争的本质是一场政治斗争,杨廷和企图以此压制少年皇帝,而明世宗欲借此驱逐旧臣,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亲政扫除障碍。

    明世宗不问奸贤,惟以在大礼仪中的立场为标准,残酷压制迫害异议者,提拔重用趋炎附势的小人,致使张璁和桂萼等得志猖狂,王阳明形容为“瓦缶雷鸣”,同时对为此遭贬谪的邹守益、季本等人进行劝慰和鼓励。也就是说,在大礼议之争本身而言,王阳明支持明世宗的立场,同时却不认可反对杨廷和主张的那帮人的人品,因此一直保持沉默。

    王阳明在给顾应良的信中说:“秦汉以来,礼家之说往往如仇,皆为不闻立志之学耳。”诗中“潜鱼水底”、“栖鸟枝头”说的就是天理、良知,而“宿尘”则是良知被蒙蔽以后双方的私欲。无奈,明世宗明令禁止阳明良知之学的传播,王阳明只能置身世外,吟诗感怀。

    当年杨廷和当政,诬陷王阳明、谢源、伍希儒吞没宁王府库财产,谢伍二人一度被削去官籍,特别是谢源只安排了一个通判的差事。此次杨廷和下野,两人便欲上疏申辩冤情,并请王阳明从中说项。

    王阳明回信强烈建议他们不要申辩,特别是不要上京讨说法。他说,自己处丁忧,远离朝廷,若坐枯井,落井下石者仍纷然不已,尚且低眉不顾,哪有能力为他人辩是非?无辩止谤,事久必明。一旦有了荣辱得失之心,则不免迷惑而不自知,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嘉靖三年三月十一,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震泽先生,赠太傅,謚文恪)病逝,王阳明特作《太傅王文恪公传》,给予了特别高的评价,赞扬其学宗孟子,德行完美;其文规模昌黎,以及秦、汉,纯而不流于弱,奇而不涉于怪,雄伟俊洁,体裁截然,振起一代之衰;其诗萧散清逸,有王昌龄、岑参风格;其书法清劲自成,得晋、唐笔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027】置身事外终遭弃 追缅故人且感怀(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ck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