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币税并不都能实现
最近,鼓吹房地产复苏的声音喧嚣尘上,似乎离开房地产经济就会崩溃。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铸币税并非总能实现。另一种说法就是货币并不能正常流通或信用失衡。钱不能代表信用流通了。这确实是十分可怕的事情。钱要想代表信用用于流通,即实现铸币税,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社会(注意:是社会,而非经济)处于均衡中,对信用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对平衡(即所谓:货币的资产承载
货币周转次数=时点全部可用价值)。凡是打破这个公式,就表现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是各种各样金融表象。从信用流通的实质来看,货币代表多少信用并没有准确的数值,只有相对的比较(比如:100元钱能卖多少东西,并不能准确算出,但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100圆与1000元的比较还是大致有区别的。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内,生产要素获得程度不同,或服务获得难易不同造成的,即使是同样品质的产品感觉价值不同,满足感不同。),所以,铸币税实现多少并无准确数值,只有相对感觉。信用的实现就在(0,1)之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资金长期被基建占用,超发货币,股市动荡、债务违约等等。从时点、同一空间来看,货币与信用总是配套的,从时段、不同空间看,信用与货币币值是时刻变化的(行家里手就是在这种时间空间的变换中不断在资产和信用间转换,实现价值最大化)。
房地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铸币税实现的纽带。货币实现必须有资产作承载,或是先有资产,或是先有债务,才能够发型货币,这样货币就不会“走空”。基础货币M0只是流通介质,愈发不能多印。先有资产,再有货币这好理解。先有债务,再有货币,也好理解。问题是债务不能是虚的,没有承担者。这个世界,任何债务的承担者只有个人,个体。什么国家,企业、集体债务都是以人为承载的。人承载债务能力不同,是因为每个人人力资本不同、每个人附着的价值不同。房地产贷款就是转移债权,个人成为债务人,以自己的人力资本资本来实现货币的资产承载。人力资本是无形的,所以还要以有形资产(房屋)做抵押。房地产经济为什么能快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它释放了生产力,即人力资本。这样有了关联资产承载,货币才能够流入市场,铸币税才能实现。
我们说承载而不是说代表,是因为货币只是流通介质,它并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价值交换。并不是说货币多出了价值。货币不流通即没有价值。为什么人们需要它,因为它代表债权、债务关系,国家发行货币,代表国家是债务人,你是债权人。你把钱交给开发商,你用债权换来了资产,房子。问题是自然力的作用,产权关系的变动,交换的发生等等,使资产与货币的比值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资产只能承载,而不是代表价值。任何货币标明在价值,都是时点价值,而不是时段价值,这就是说,货币并没有价值存贮功能,我们所说的存贮功能只是相对的。
铸币税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实现的能力,它由债权实现来表现,实则是社会交换关系的时点实现能力。作为介质,每使用一次就实现一次,每一次货币价值也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