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曾说:让你的孩子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的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她认为父母在介入孩子矛盾时很难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所谓的“正确”只是一个观点,在你看来的“正确”,至少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上来看肯定就是不公平。
生活中,我们处理事情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总是不由自主的,过多的关注“认为”是受害者一方,这无形中在训练孩子的受害者心理。而总是“欺压”自“认为”的强者,其实也是在训练孩子的“欺压”心理。猛一看很难认同作者的观点,可如果亲身经历带两个或更多的孩子想必深有体会。
这个假期,我每天都会处理两个孩子无数场“斗争”,我几乎都是更多的关注年龄较小的小宝身上,反过来说教老大,如果你在我家庭院外,就知道“战争”有多激烈,爆发的有多频繁。常言说:在斗争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成长。在一次次的“战斗”中我也有反思,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问题,这样不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让自己每天生活在郁闷与烦恼中。直到看到了《正面管教》的作者提出的观点,我也决定试试。这不,两个儿子正亲热的聚在一起拼装积木,一会儿,小儿子说:“妈妈,我的飞机,漂亮吗?”我一看,夸张地说:“儿子,你太棒了,飞机拼的这么漂亮!”老大一看,飞机上有一个零件他想要,就说自己刚才找半天都没找到,小儿子立刻跑来抱着我的腿说:“我不给。”我小声给老大说:“不能硬抢。”就不管理员他们了,在旁边干我自己的事,其实还在留意他们那边发生的事,只听老大说:“小宝,我拿的这个零件换你的那个行吗?”小宝不愿意,老大又说:“我用两个换你一个可以吗?你飞机刚好也需要这个扇叶。”这次小宝爽快的答应了,俩人又开心的玩起来。还真是:你压他就弹,放手反而让我更轻松。
曾经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下课更多的时间待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为安全保驾护航,也是以备处理紧急事情。下课铃落下的瞬间就会有学生告状,上课同桌是如何惹自己了,这位还没说完,旁边又来一个说同桌出去时是如何撞住ta了,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帮忙讨伐那个“惹事者”。为了怕在外的小孩子受委屈,回家后给家长乱学嘴,我都会一一过问,进行面对面处理,这样的结果是:每节课的课间我就摇身变成“执法官”,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看来自己无心做了坏事,无形中助长了“告状风”,让有些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老师的关注,其实只要学生是安全的,对于有些小事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处理,不介入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自己思考如何处理这些事,从中学习交往,在磨合中慢慢成长。
“不介入”不是放手不管,老师或者家长需要关注,需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锻炼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