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751天(2020/12/7)
有情绪时憋三秒。不要立即反应,保持对自己的控制,不要移动身体,停下要说的话,停下要做的动作,放下手中的物品,放下要做的事情,让身体安顿下来。
休息一下,放手,深呼吸,不能让感受控制你行为。停下来后,但各种情绪在发展,想法在翻腾,痛苦在蔓延,不着急,允许它们存在,带着觉知去呼吸。
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情绪、想法以及它们的进展,对这一切保持温和、开放、慈悲,让这样的自己待一会。如果我们能感受自己所承受的痛苦,看到自己教养中承受的压力,试着温柔地对待自己。
保持正念
留意自己的目标,有意识的行动。你可以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对孩子喊叫,将给我带来什么,将对孩子带来什么,这与我的初心是否一致。
检验事实
大部分家长平时都很理性,知道要温柔地、耐心地教导孩子,但当强烈情绪来临时,理性往往被情绪左右,甚至被完全抑制,在强烈的情绪冲击之下逃之夭夭。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练习“检验事实”的方法来找回理性。
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由想法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在强烈情绪的驱动下,我们往往把想法当成事实,沉浸其中。当我们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想法之后,我们强烈的情绪也将随之减轻。
采取相反行为
在检验事实之后,所采取的行为是我们智慧的体现。当我们识别到打骂孩子的冲动时,询问以往这样的行为反应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如果不能,如何调整?采取相反的行为可以是一种替代选择。
比如与发脾气、吼叫、打孩子等相反的行为是:停下来,离开当下的环境,给自己一点时间,进行缓慢的深呼吸,改变身体的姿势(例如松开手,手心向上,手指放松,放松面部肌肉等)。再次沟通时,试着降低语音语调,让内心的爱能够传递给孩子,而不是被情绪淹没和阻挡。我们有时无法做到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只要有一点改变就值得高兴,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爱的表达。
打破原来伤害性的行为反应,建立新的反应模式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如果在一次又一次尝试调整的过程中感到挫败,这也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可能第一次第二次练习仍然没有任何改变,第三次第四次可能只调整了一点点,不必评价每次练习的效果,坚持有意识的反复、规律地练习,可以三个技能一起练习,或者选择其中之一练习,改变会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学习情绪管理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在认识情绪、接纳情绪、调整情绪的行为反应的练习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痛苦及承受的压力,学习对自己释放慈悲和关爱。我们练习如何对待孩子、家人、同事、朋友的过程中,也在练习如何对待自己。练习表达爱,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最值得的一门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