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卷9舟车诗解2漕舫1粮船之制造船底起靠墙栈梁枋弦锚坛地龙伏狮拿狮连三枋将军柱短枋挽
题文诗:
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供储漕舫,
所由兴也.元朝混一,以燕京为,大都南方,
运由苏州,刘家港或,海门县黄,连沙开洋,
直抵天津,制度用遮,洋船永乐,间因之以,
风涛多险,后改漕运.平江陈某,始造平底,
浅船则今,粮船之制.船底为地,枋为宫墙,
阴阳竹为,覆瓦伏狮,前为阀阅,后为寝堂.
桅为弓弩,弦篷为翼,橹为车马,纤为履鞋,
绰索犹为,鹰雕筋骨,招为先锋,舵为指挥,
主帅锚为,扎车营寨.粮船初制,底五丈二,
板厚二寸,采巨木楠,为上栗次.头长九尺,
五寸梢长,九尺五寸.底阔九尺,五寸底头,
阔六尺底,梢阔五尺,头伏狮阔,八尺稍伏,
狮阔七尺,梁头一十,四座龙口,梁阔一丈,
深四尺余,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
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两廒共阔,
七尺六寸.此其初制,载米可近,二千石也.
之后运军,造者私增,身长二丈,首尾阔二,
尺余其量,受三千石.运河闸口,原阔一丈,
二尺差可,渡过也凡,今官坐船,其制尽同,
第窗户间,宽其出径,加以精工,彩饰而已.
凡造船先,从底起底,面傍靠墙,上承栈板,
下亲地面.隔位列置,者曰梁也.两傍峻立,
墙盖墙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竖桅,
位曰锚坛,坛底横木,夹桅本者,曰地龙也;
前后维曰,伏狮其下,曰之拿狮,伏狮下封,
头木曰连,三枋船头,面中缺一,方曰水井.
头面眉际,树两木以,系缆者乃,曰将军柱.
尾下斜上,曰草鞋底,后封头下,之曰短枋,
枋下曰挽,脚梁船梢,掌舵所居,曰野鸡篷.
漕舫【原文】1
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元朝混一①,以燕京为大都。南方运道由苏州刘家港、海门黄连沙开洋②,直抵天津,制度用遮洋船。永乐间因③之。以风涛多险,后改漕运。平江伯陈某始造平底浅船,则今粮船之制也。凡船制底为地,枋为宫墙,阴阳竹为覆瓦。伏狮前为阀阅,后为寝堂。桅为gōng弩,弦篷④为翼,橹为车马,纤⑤为履鞋,绰索⑥为鹰雕筋骨,招为先锋,舵为指挥主帅,锚为扎车营寨。粮船初制,底长五丈二尺,其板厚二寸,采巨木楠为上,栗次之。头长九尺五寸,梢长九尺五寸。底阔九尺五寸,底头阔六尺,底梢阔五尺,头伏狮阔八尺,稍伏狮阔七尺,梁头一十四座。龙口梁阔一丈,深四尺,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寸。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两廒⑦共阔七尺六寸。此其初制,载米可近二千石(交兑每只止足五百石)。后运军造者私增身长二丈,首尾阔二尺余,其量可受三千石。而运河闸口原阔一丈二尺,差可渡过。凡今官坐船,其制尽同,第窗户之间宽其出径,加以精工彩饰而已。凡造船先从底起,底面傍靠樯,上承栈⑧,下亲地面。隔位列置者曰梁。两傍峻立者曰樯。盖樯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竖桅位曰锚坛,坛底横木夹桅本者曰地龙,前后维曰伏狮,其下曰拿狮,伏狮下封头木曰连三枋。船头面中缺一方曰水井(其下藏缆索等物)。头面眉际树两木以系缆者曰将军柱。船尾下斜上者曰草鞋底,后封头下曰短枋,枋下曰挽脚梁,船梢掌舵所居,其上者野鸡篷(使风时,一人坐篷巅,收守篷索)。
【注释】①混一:统一。②开洋:出海。③因:遵循。④弦篷:船帆。⑤纤:纤绳。⑥绰索:长绳。⑦廒:船舱。
【译文】1京都是军队与百姓聚居的地区,全国各地都要利用水运来供应它的物质储备,漕船的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元朝统一全国之后,决定以北京为都城。当时由南方到北方的航道,一条是从苏州的刘家港出发,一条是从海门县的黄连沙出发,都沿海路直达天津,用的是遮洋船,一直到明朝的永乐年间还是这样。后来因为海洋中风浪太大,危险过多,因此就改为内河航运了。
当时苏州府的布政使陈某,首先提倡制造平底的浅船,也就是现在的运粮船。这种船,船底的作用相当于建筑物的地基,船身的作用相当于它的墙壁,上面是用阴阳竹盖的屋顶;船头最顶上的那一根大横木的作用相当于屋前的门楼柱,船尾上横木的作用就相当于寝室;船上桅杆就像一张弩的弩身,风帆和附带的帆索就像弩的翼;船上的橹的作用相当于拉车的马;拖缆索的作用相当于走路的鞋子;那些系住铁锚的粗缆以及绑紧全船的大索的作用,则很像鹰和雕那些猛禽的筋骨;船头第一桨的作用是开路先锋,而船尾的舵的作用则是指挥航行的主帅;如果要安营扎寨,就一定要使用锚了。
起初运粮船的规格是:船底宽长五丈二尺,使用的木板厚二寸,大木之中以选用楠木为最好,其次是栗木。船头底宽六尺,长九尺五寸,船尾底宽五尺,长九尺五寸,船头顶部的大横木长八尺,船尾相应的横木长七尺。整个船由船面横梁及其连接木头(包括两侧肋骨、底梁和隔舱板)形成的构架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接近船头的龙口梁到船底的距离为四尺,长一丈,树立中桅的使风梁一丈四尺,高出船底三尺八寸。船尾的后段水梁长九尺,离船底四尺五寸,船楼两旁的通道共宽七尺六寸。这些都是初期漕船的尺寸规格,每艘漕船的载米量接近两千石(但每只船每次只是必须缴五百石便算足额了)。后来由漕运军造的漕船,私自把船身增长了二丈,船头和船尾各加宽了二尺多,这样便可以载米三千石了。运河的闸口原来只有一丈二尺宽,还可以让这种船勉强通过。现在官用的旅游船,大小规格完全与此相同,只不过是船上舱楼的门窗加大一些,精修并装饰一番罢了。
建造漕船时要先造船底,船底的两侧紧靠着船身,船身上面承受着铺船栈板,漕船下面就接触到地面。相隔一定距离安置着的一批横贯船身的木头叫梁。在船底两旁串叠着一批木材,构成竖立的船身。盖在船身木头上的最顶上的一根粗大方柱形木叫做正枋,而在每根正枋上面还有一片纵长木板叫做弦。梁前面竖桅的地方叫做锚坛,锚坛底部固定桅杆根部的结构叫做地龙。船头和船尾各有一根连接船体的大横木叫做伏狮,在伏狮的两端下面紧靠着船身的一对纵向木叫做拿狮,在伏狮之下还有一块由三根木串联着的搪浪板叫做连三枋。船头中间空开一个方形舱口叫做水井(里面用来收藏缆索等物品)。船头两边竖起两根系结缆索的木桩,叫做将军柱。锚坛船尾底下两侧倾斜着的木材叫做草鞋底。在船尾掌舵位置上面盖着的篷叫做野鸡篷(漕船扬帆时,一个人坐在篷顶上掌握帆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