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9缮性诗解2天下有道返一无迹无道待机正己自得
题文诗: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之与道,
交相丧也,有道之人,何由兴世,世亦何由,
兴乎道哉.大道无以,兴乎世也,世亦无以,
兴乎大道,圣虽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
圣人之隐,固不自隐.古谓隐士,非伏其身,
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
不发也乃,时命大谬.当时命而,大行天下,
返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其则,
深根宁极,而待机此,存身之道.古存身者,
不以巧辩,饰其智慧,不以智巧,穷困天下,
不以知识,穷累其德,巍然处所,而返其性,
己又何为.道不小行,德不小识.小识伤德,
小行伤道.故此而曰:正己而已.乐全自得,
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
谓其无以,益其乐也.今之所谓,得志也者,
轩冕之谓.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
暂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御,去不可止.
是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同流俗,
其乐彼与,此同也故,无忧而已.今寄也者
,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内心不荒.
故是而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倒置之民.
【原文】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15),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16),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17)。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 也(18),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19)。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20),则反一无迹(21);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22),则深根宁极而待(23);此存身之道也。
【译文】
由此看来,世风日下而丧失大道,大道丧失而世风更下,世风与大道交相丧失,得道之人从哪里能使道在世上兴起,世上又从哪里能使大道兴起啊!大道不能使人世复兴,人世也不能使大道兴起,虽然圣人不在山林之中隐居,他们的道德也如同隐蔽了。圣人之隐,本来不是自己有意隐匿。古时候所说的隐士,并不是隐匿自身不使人见,并不是闭塞言论而不说出,并不是藏其智慧而不显示,时代与命运大相背谬啊!如果合于时代和命运而使大道盛行天下,则可复归于人与自然合一之道而无形迹;不合乎时代与命运而困穷于天下,则深藏缄默而等待时机;这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注释】(15)这句意思为:世风愈下而大道愈失,大道愈失而世风益下。(16)道之人:明道之人,圣人。(17)隐故不自隐:圣人之隐不同于山林隐士之隐,不是故意将自己隐藏起来,而是圣人之道德不为世人所认识和实行。圣人虽处世上,无有识者,与隐无异。(故,通固)(18)伏:隐匿。(19)时命:所处时代与所遭命运。(20)当,合。(21)反一无迹:复归于人与自然同一境界而不留形迹。(22)穷:困穷不通。(23)深恨宁极:深扎自性之恨以固本,求宁静淡漠之极以安心。让处乱世之人深藏缄默以待时。
【原文】
古之行身者(1),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2),危然处其 所而反其性(3),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4)。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5)。乐全之谓得志(6)。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7),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8)。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9),寄者也(10)。寄之,其来不可圉(11),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12),其乐彼与此同(13),故无忧而已矣! 今寄去则不乐(14)。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15)。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16),谓之倒置之民(17)。
【译文】
古时保全自身的人,不用巧辩来文饰己知,不用己知去困累天下人,也不追求无限之知而困累自得,独立不倚地处在其应处地位而致力于复归自性,除此还有何为呀!道本不可以贬损以迁就世俗之行,德行本不可以贬低 其知以求闻达。贬低其知伤害德行,贬损其行则伤害大道,所以说,端正自己就是了。自性与外物和谐统一就叫作得志。古代所谓得志之人,不是指获得高官厚禄而言,为的是那些东西并不能增加自性之乐呀。现在所说的得志之人,即指得到高官厚禄。高官厚禄加在身,并非性命之常,而是偶然得来之物,是暂时寄存在这里的。寄存之来,它来了没有办法阻止,它去了也没有办法留下。所以不要为高官厚禄放纵心志,也不要因穷困趋同流俗,他身处富贵与穷困其乐相同,能作到无忧就是了。现今寄存的东西取走便不快乐,由此看来,他们虽乐而内心未尝不空虚也。所以说,为追求物欲而丧失自我,为趋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作本末倒置之人。
【注释】
(1)行身:当作存身。保身、安身之意。(2)穷:困累之意。穷德:人生有涯知无涯,不以无涯困累自得。(3)危然:独立不倚的样子。(危,通 巍)处其所:处在他应处之地位。反其他复归其自然本性。(4)小行:贬损大道,使迁就世俗之行。从而混淆道与世俗之别而害道。小识:识与知同。自贬其知,以求闻达而为世所用。(5)正己:端正自己,使道德方面皆无亏缺。(6)乐全:恬静淡漠之自性与外物和谐愉悦,融为一体。(7)轩冕:古时卿大夫所乘之车,所戴之冠。后为官位爵禄之代称。(8)益:增加。(9)傥(tǎng)来:偶然得来,这里指官位爵禄非关性命,是偶然得来之物。(10)寄者:暂时寄存之物。(11)圉(yǔ):又作御,抵御、阻挡之意。(12)肆志:放纵心志,丧失自性,穷约:穷困。趋俗:不能安处穷约,而超于世俗,与其同流台污。(13)彼此:彼指轩冕,即高官厚禄,此指穷约,古之得志者视二者如一,皆能乐观安处。(14)寄去:寄存之物被取走。亦即官位爵禄之丧失。(15)荒:空虚之意,今人得到官位爵禄,犹恐失去,忧心仲仲,患得患失,终是乐少忧多,其乐是空虚的,不充实的。(16)丧己于物:为追求物欲而丧失自我,失性于俗:为趋就流俗而失去自性。(17)倒置:本末颠倒,指舍弃自性而妄求干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