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付老师,从我带班开始,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知道这个很重要,可是两年下来,感觉收效甚微,孩子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习惯,比如读书、守时、认真书写、保持卫生等等,我感觉我们班孩子做得并不好,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我来做,感觉自己好累。
答:小学终其六年,也就是一个目的——培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很多班主任都知道其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做到常抓不懈。
然而效果却令人不甚满意,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付老师认为是意识问题。在训练养成习惯之前,不仅仅是老师要有意识,孩子也要有意识。
比如,培养班级的卫生习惯,第一步不是人人学扫地、捡垃圾,而是有卫生意识。班主任一进教室,看到地上有垃圾,忍不住一阵吼,吼完自己捡起来,有效果吗?没有!
怎么做会有效果呢?不妨把卫生班长叫过来,让他观察,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若孩子看不到,可以将范围聚焦,总之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哦,原来地上有垃圾哦!这个时候,有眼力劲儿的孩子已经作势要去捡了,不要不要!
紧接着,向卫生班长抛出第二个问题:请问,这个区域谁负责?付老师不想让你捡垃圾,而是想让责任人负责任!
直接负责人的出现,已经对卫生班长有一个警醒作用,关注地上垃圾的核心不是为了捡起来,而是为了督促每一位同学尽自己责任。
那么一片垃圾带来的教育结果,不仅仅只有弯腰捡起,还有更深一层含义,每一个岗位的负责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即卫生班长要有卫生意识,纪律班长要有纪律意识……
没有意识的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只是麻木完成而已,起不到敲击心灵的效果。
而班主任所要做的就是,在具体的事情面前,在孩子的心灵上轻轻敲那么一下,然后等待结果,一步步地把意识送进孩子的心里,并最终物化为孩子的具体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