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1200元全买成黄金的话,放到现在价值超过百万。44年前,1200元如果成可口可乐的股票,现在市值超过千万。44年前,1200元在北京市中心黄金地段买个院子,今天起拍价就能过亿。然而,没有那么多如果,有一位阿姨44年前将1200元全部存入银行,到今天取出来2684.04元,只够买辆电动车……历史反复证明: 钱不是3用来存的,是用来投资的!——那么什么样的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值呢?
但斌先生2007写的《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一书,该书被评为2007年年度最畅销经济类书刊之一。分别在2007、2012年入选Value杂志和《投资之道》(中信出版社)的全球杰出华人投资者。
2015年4月,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聘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15位委员之一。虽然但斌主要谈的是投资股市,但其开篇即提到: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岁月消逝,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书中关于价值投资领域的思考非常深沉且穿透力极强,核心理念对一切投资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书中所述,总结了几个方面,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投资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除了要有价值信仰,投资者还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物质:不服众和耐心。
投资圈事关金钱,从来都是一个欲望泛滥之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要么一把搞定,要么早死早超生,愿意“像孤独的乌龟在与时间竞赛”,愿意慢慢变富的人凤毛麟角。问题在于,价值恰恰是时间的玫瑰,而不是催熟的草莓。真正的坚守,是没有人给予你任何承诺的,就如同价值投资,它极可能是一种苍凉中的无望守候,维系意志的只有一往无前的心。
为什么长期投资难于坚守?
真正的投资更像“孤独的乌龟在与时间竞赛”。如果总是想抓住短期的赚钱机会,就会陷入市场博弈,焦头烂额,但如果能够顶住压力,“think bigthing long”,那么最终结果必然不错。但斌说这是其研究亚马逊以来最大的收获。这本书中,谈了很多关于股市投资的话题。
然而,其中有几篇是巴菲特投资模型中,重点中的重点。
我们看到的这些,似乎都是专业的玩法。和大众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也就是说,理财需要行动。从书、从课程中得到启发,或打开思维。
《时间的玫瑰》重点是告诉我们,巴菲特的真正崛起,是因为获得了低成本的资金。
实现财富自由,最大的距离不是金钱,而是思维模式。不做简单的知识叠加,而要打破自己的常规思维。
投资长远回报=正确的价值观+眼光(发现长远价值)+正确的思维框架(经得起短线诱惑,坚持非零合游戏)+耐心(在浮沉中忍受痛苦,孤独的守候,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持续学习(获取智力复利)
这个是《时间的玫瑰》总结的巴菲特作为常胜将军背后的秘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