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在中国做企业,企业家的真正挑战往往是组织能力的建设。
谁能找到一种道德激情,一种价值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它细雨润物,深入人心,谁就能把一群中国人组织起来,谁就能在一个行业稳执牛耳。
2.所谓厚德载物,有了信仰的基础,多少财富都载得住;没有信仰的基础,稍微放点重物就侧翻,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3.公司管理水平差、员工内心不认同企业、没有真正建立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面对转型时,各级员工自然会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选择局部利益,在当期利益和未来利益之间选择当期利益。
4.大家逐渐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一种“大不了大家一起死”的恶性内斗,这是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时被行业小辈掀翻在地的悲惨命运背后最直接、最简单,最重要的原因。
5.不受限制的权力带来的危害:
•权力只讲你我,不讲是非,所以大家自然是非感不强;
•权力翻云覆雨,随时翻脸不认人,所以大家自然都没有安全感;
•权力唯我独尊,一家独大,所以超验信仰自然不发达。
6.到了需要用bottom-up(自下而上)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互联网时代,军事化管理掩盖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矛盾就暴露得一览无余。
7.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5后”“90后”乃至“00后”,大多数人从小没有衣食之忧,在一种低政治化、低意识形态化的消费社会中成长,强调是平等、参与、分享,进一步要求的是自主、掌控和意义,与信奉权力、权威、权术的老一代格格不入。
8.企业的技术转型从来不是瓶颈,但要同时考虑到其背后的利益冲突,抓住利益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和代际矛盾,也许才能算是抓住现在这场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革命”背后最基础的逻辑和最核心的脉络。
9.企业要想转型,首先要解决老板的价值观问题。一个公司的价值观values往往决定它的市场价值value,要想公司bottomline(底线,即利润)好,你就得充分尊重底层bottom的人,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这么奇妙。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和生物一样,如果不能通过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基因,就会被基因更好的其他物种淘汰掉。
一行精华:
谁能找到一种道德激情,一种价值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它细雨润物,深入人心,谁就能把一群中国人组织起来。
企业要想转型,首先要解决老板的价值观问题。一个公司的价值观values往往决定它的市场价值value。
触动,反思,改变:
企业的组织能力建设,就是要将企业老板的个人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转变为企业每一个员工所追求的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异常艰难。首先,最高领导者大权在握,能不能不忘初心,还记不记得自己想要追求的“天命”是什么,这一关就很难过去。
其次,把个人的价值观转变为组织的目标,再让每一个员工都认同,这其中需要花费企业老板大量的精力,而且还不能急于求成。
最后,组织能力建设还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外部环境及时进行调整,而不能闭门造车,刻舟求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