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洁
我经常游览简书上社会热点专题,今天看了篇《关于家长微信群炸了,老师发通知后,家长回复说“收到”有错吗?》的文章,百感交集,也想吐槽下我所在的班级群。
我的大儿子现在念初一,而刚开学的时候,我也被班主任拉入了班级群。从开始的几个人到一夜间的几十个人,不难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教育的重视度。
但让我悲哀的是,我所在的班级群并没有像文章中所描述的班级群那么地活跃。互动很少,大多数是老师发的通知,而又基本上都是没人回复的状态。有时我看不下去,不得不配合回复一下。回复得多了,引来大儿子的不满,说他同学们老看到我在群里发言,让他没面子。哎,我也只好少说话,青春期的孩子真心伤不起!
我所在的班级群为什么这么寂静这么冷清?难道家长们一点都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吗?我发现,只要老师点名道姓哪个同学,那他们的父母肯定是回复的。这就说明家长们都有关注,只是不发言。我分析了下不发言的原因:
1、被孩子约束着。我就是这样的家长,我大儿子不允许我在群里发言。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很爱面子,是非观念又很模糊。我在群里说的话总被他的同学们拿来调侃,他觉得很没面子,索性不让我发言。而我又始终觉得教育孩子首先得不做让孩子反感的事吧?立刻缴械投降!不过我也没放弃我的权力啊,私聊班主任和各科老师。
2、爷爷奶奶辈带孩子。这类家长还真不少,特点是不识字或者识字少。那就怪不得不在群里跟老师互动了。说到底这是所农村学校,留守学生还真不少!记得开学的那几天,总有爷爷奶奶辈的老人跑来问我微信怎么下载怎么进群。为了孙子孙女们的教育,他们也是拼尽了浑身解数。
3、不善言辞不敢表达自己。这类家长可以说是大多数了。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格局也很有限。其实,育人先育己,提高表达勇于表达,给孩子树立一个美好的榜样实为明智之举。
4、怕被别的家长误以为在刷存在感,有讨好老师的嫌疑。话多惹人厌是很多家长们担心的事,这毕竟是班级群。但只要掌握好度的情况下,关注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理所应当。多和老师沟通,家长对老师有信心,老师工作有激情,促进良性循环,家校联合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忽略自己的责任和权力。
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双方努力。
关于家长和老师如何相处,那真是见仁见智,正如莎士比亚说: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绝不是老师热情似火,家长冷若冰霜。
写到这里,我看了下我所在的班级群的动态,依然是一如既往地冷冷清清,心底不免生起了一丝丝凉意。
我所在的班级群里的那点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