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戏

作者: 暖暖读写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23:31 被阅读0次

我其实是不喜欢看戏的,一是觉得戏曲是父辈们的专利,就像流行曲是年轻人的专利一样;二是我五音不准,对于戏曲的“五音四呼”琢磨不来,不会自然就不想听。

但是,我对戏曲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也许是因为小时候演大戏这种活动,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有机会看到的缘故吧。也只有在嘈嘈杂杂的喧闹声中,我才能感知节日的氛围正浓,我高兴的心情便渐起。

印象中我第一次看大戏是在一个夜晚。戏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戏中的主角小苍娃我现在还清晰地记着。

那时正值夏季,不知什么原因,村里边晚上要演大戏。所以下地锄草都比平时收工早。我母亲破天荒地在还能看清路时,从田地里回家做饭了。吃晚饭,月亮才升上了天。

我跟在母亲身后,蹦蹦跳跳朝村北去。弯弯曲曲的泥路上洒满了前去观看的村人。大人们披着银色的月光,唠着家常:地里草长得快,不锄掉就要把庄稼“吃”了;得找队长排个号,浇浇地,太旱了;隔壁的儿子从外地回来了,还带了个女朋友……

难得有这热闹的时光,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有的蹿到大人前头,有的跑到大人后边瞎胡闹腾着;有的互相说着今天课上老师是怎么收拾调皮捣乱的学生;有的故意跑远后躲进路旁的草丛里,趁人不备,跳出来吓人一跳,结果引来一阵大哭声,这声音在嘈杂声中愈发响亮,吓人的孩子往往招来大人的一顿训斥而作罢。

说着、笑着、哭着、闹着,人们便来到了临时搭建的台子前。站定后,村民个个伸长脖子盼望着大戏的开始。

台子左侧,一只饱经风霜的音响发出了嗞嗞的响声,偌大的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头上扎着辫子,脸上都画花了的人,翻着跟头出场了。

这时候我被村民不明原因、突然响起的的掌声吓了跳起来。我穿过人缝,钻到母亲身边,扯着她的衣角,仰着脸看着她。月光下,母亲眼直直的盯着台子,和蔼的脸上不时泛起层层笑容。难得母亲这般入迷,我再次抬起摆动母亲的手,又缓缓放下了。让母亲好好看会儿戏吧。

每个人演罢自己的角色,轮到下一个人出场时,若没及时接上,台下的人们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故事的走向,我在这碎片的语言中,拼出了一个关键人物一一小苍娃。这时候我明白了,村民都是为了看这个人,而宁愿放下手中的活也要来的。

我们孩子们不是来看戏的,准确说是抓住这难得的时光来闹,来玩的。我们不管戏里的人物命运如何,也不管戏外大人们为了生活如何奔波。

戏尽人散,路上的村民讨论着剧情往家走。这时孩子们的吵闹声明显少了许多,因为大人怀里抱着的孩子已进入梦乡,没睡的两个眼皮也在打架,还有的贴着大人的腿,由大人拖着走,和来时的活蹦乱跳判若两人。

我回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起来,戏里的剧情,像水蒸气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孩子们闹腾的场景留存。

儿时的一台戏,对孩子们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对大人来说是一次休闲娱乐。一台戏给原来乏味的生活增色添彩。它虽然不是我的最爱,但却承载着我满满的回忆。这回忆如幻如梦,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看大戏

    暮秋时节,村子里叫来县蒲剧团来村唱大戏。 中午,尽管秋阳似火,戏台下依然坐满了看戏的人。老老少少

  • 看大戏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看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 ...

  • 看大戏

    回老家时偶尔路过县剧团门口,居然听到里面传出了有人练唱吊嗓子的声音,这让我又惊又喜。我一度以为县剧团早已解散...

  • 看大戏

    我有私人订制的兼职制约,不能随便在老家逗留,婆婆时间长不和孙子团聚心里肯定不爽,星期五的下午让大姑子(老师)直接接...

  • 看大戏

    建业小镇演大戏四方观众如潮涌 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早在春节前就有消息发布,农历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日,...

  • 看大戏

    晚饭后,两个孩子不说一声就跑出去玩了。我把饭碗收拾好,抹过桌子就去庙上找他们。 清冷的夜,走到庙上的戏台前正好晚上...

  • 看大戏

    齐帆齐第8期28天写作成长营(2)篇1025字,累计2155字。 青瓦流纷雨,绿阶踏灰泥,红柱绕梁寄相思。紧锣密鼓...

  • 过年看大戏

    过年看大戏 初四,到北京堂看戏。唱的是梆子,穆桂英挂帅。看演员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字正腔圆,似模似样,丝毫不逊一级...

  • 姥姥门前看大戏

    文/蒙山樵夫 每每想起少时欢乐的时光,总也忘不了小时候故乡的戏台。故乡的戏台...

  • 看大戏和“指腹为婚”

    书是借来的,所以不能圈圈画画做笔记,好生难受。认识个朋友,他有一本很强大的书,书名已经忘记了,亮点就是做满了笔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大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v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