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

作者: 土圭垚六土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0:25 被阅读0次

去过不同的山区学校看过,贫困山区学校、藏区学校、乡村小学,总觉得有些话想说,提笔写来,却又千头万绪,很难理一个明确的思路。

贫穷是什么?去过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贫困家庭子女,有的占比甚至达到了半数以上,而这个还仅是按照现行的贫穷标注来划分的。如果按照上海学校学生的情况对比,整个学校、整个班,或没有一个人是不贫穷的。

去孩子家里家访,久了、心里更多的是无奈。贫穷的概念一样,模式却千差万别。因病返贫、因残而贫,或是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只要尚有精气神在、在国家针对性扶贫政策下总能慢慢好起来。还有一种贫,许是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贫,或是多生多养、养儿嫁女只为养家养己、或是等靠要,或是自骨子里散发着的懒,这是一种深深的悲哀。还有一种贫,贫在文化贫在语言贫在外在联系贫在思维、内外在因素导致的极度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劳而低获。

公益是什么?支教?捐赠?曾经,当本着初心想着为贫困地区做点什么而踏上这条征程的时候,支教或者捐赠变成了最容易入手的事情。支教因非商业盈利行为并没有工资,脱离了沿海城市的工作生活节奏、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长期支教行为后的返回、成了最大面临的问题。如果这还只是个人经济工作的困扰,最大的煎熬在于:付出的背后能给当地的人、当地的孩子带来什么?

微薄且有限的能力下、我们能怎样最大化我们的优势为这些地方做些什么?这便是后来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因此,我们开始将精力做了些许的微调。改变一个人的思维、甚至改变一个地方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思维,这是个大命题,以个人犹如蚍蜉撼树,暂且仅将精力放在传播能传播的知识层面、其它的留待时间慢慢评说。

而有一种受限是文化受限、视野受限、语言沟通受限,在藏区、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感受。牧民和农民还延续着几百上千年的传统,按照各自的古老传统辛勤耕作着,只是语言体系让其脱离了主流的经济社会,其劳作的东西最大价值化的部分也都分散在并不熟悉的经济运作体系中。这或是我们能协助的。国家加大力度促进汉语教学,除了汉语、在支教的过程中传递外面的世界正能量部分的理念模式,或可最大价值化我们曾经的职场沉淀。这是我们在模式和尝试的。也感谢当地政府,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探讨各种可能性。

公益、支教、捐赠,本质不在去最贫穷的地方,而是我们能如何最大化为当地做些有价值的事。感受贫穷、赞助贫穷并不是个体公益行为的出发点,换句话说、贫穷不应该成为代名词,“帮”和“助”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教育

相关文章

  • 支教随笔

    墨缘书法协会 翻译学院 宋玫莹 小草学堂随笔正式的支教生活已经开始,家长会是我们的初相遇,家长对我们很配合,孩...

  • 支教随笔

    传媒学院 李婷 不知不觉第一个周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过得总是那么快,比起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

  • 支教随笔

    去过不同的山区学校看过,贫困山区学校、藏区学校、乡村小学,总觉得有些话想说,提笔写来,却又千头万绪,很难理一个明确...

  • 支教随笔

    本学年我到了一所乡镇小学支教,虽然名字带了“镇中心”三个字,实际上是妥妥的一个乡村小学,学校三面都是庄稼地,16个...

  • 下乡·波折

    今年的支教过半,柚子回来,算是陪着她也是自己想去,我们走了两个支教的地点,分别住了一晚,有很多感想,只能算是随笔吧...

  • 2018-09-17

    平安支教随笔:课堂中的瞬间与懂事的孩子们 辗转5个多小时山路,由红网,青少年基金慈善协会,中国平安组织的第二批支教...

  • 暑期支教随笔

    支教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由支教活动引起的无力感还在持续。这种无力感不是体力的透支,而是对于一些不良状态的...

  • 支教随笔(二)

    转眼间在小草学堂的日子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一个周飞快过去了。 班里的那个宝藏男孩不来了,一想到还没有和他好好告别,...

  • 2018-09-18

    平安支教随笔:感动瞬间<支教的第二天> 上午第二节是一年级的美术课,目的是培养小朋友的颜色区分和绘画的动手能力,当...

  • 支教随笔-向光而生

    冰雪纷扬落下大地,十人的宿舍,漏风的窗子,没有暖气,没有酱醋辣椒,没有洗脸的热水,甚至没有一顿像样的米饭,但这儿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wo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