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一个月看完了这本书。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越到后面,故事越精彩。
看完后我觉得对于小一点的孩子什么都不学,一点都不用焦虑了。
我也越来越对:蒙养,这个词有一个更深的看法。需要扶正根基的做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假装我是妈妈,你是小宝贝…”游戏就开始了。
作者佩利是大家喜欢的佩利。写这本书时,她已经70多岁了。她对孩子的敏锐观察,记录了好多儿童的哲学语录。这些语录让我非常惊讶和赞叹。
“一切维持不变,作业还在那里,但是我们发现,少就是多”
“其实奶奶在游戏中偷偷放进很多功课”
“会话”
““假装”是一切人类行为中最开放的一种,它给我们提供逃避固有模式之局限的机会”
“任何东西一旦被说成了故事,就会有回响-----——这不仅仅是有趣的事情,更是一种有趣的方式。一旦讲故事的习惯茁壮成长起来,讲故事就会变成一个包含创造和解读在内的天衣无缝的过程。”
“无论是思过椅还是其他任何一种剥夺行惩罚或报复性惩罚,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我发张,虽然孩子的身体受到限制,可精神早已进入各种幻想之中,行为也并没有发生任何转变。记得当时我问她什么样的办法才会有效,她回答,首先是耐心,然后就是故事,那些大声好事的故事,而不是发生坏事的。”
记录一下书中让我特别有感触的词段。
思考一个问题,真的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回事吗?”
[cp]新京报2018年度好书致敬——《游戏是孩子的功课》。
如今,家长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教给孩子知识,填满他们的时间,唯恐他们在竞争中落后。但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薇薇安·嘉辛·佩利的《游戏是孩子的功课》让我们看到,看似无意义的幻想与扮演游戏,对孩子的人格建构有怎样的价值。
我们致敬《游戏是孩子的功课》,致敬薇薇安·嘉辛·佩利,她的思想都从对儿童生活的长期观察中来,才能如此透彻和清醒;我们也致敬把这本书带给中国读者的人们,在家长们越发焦虑的当下,需要有更多人相信并践行,真正好的教育来自对儿童本性的了解和尊重。[/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