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过一些感触,语文老师非常耐心地给我们分析里面的词语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我也非常努力的想要感受作者的感受,可那个年纪的我又怎能体会到那般深沉的爱呢?只觉得隔着一层厚厚的膜,怎么也触碰不到灵魂,假模假式的“懂”了那份感情。
成年后的我,懂得了爱和感恩。有了女儿之后更是深刻体会到做父母的深情。对待自己的父母,愧疚也越来越多,总觉得自己做得很差劲,好怕看见他们一天天老去,以至于有一天要离我而去,留下孤孤单单的一个我。
对于我妈,在这两年以前我都是带有一些埋怨的,觉得她嘴上总说多爱多爱我,实际上还是最惦记哥哥,家里好的总也忘不了给哥哥留着。我好了似乎不足以让她开心,哥哥好了她才能打心底开心。因此,对她的态度也是矛盾纠结的,明明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只有一个母亲,但总有那么些时候会去比较,会觉得不公平,会跟她争论。争到最后,我往往都是声泪俱下,受了好大委屈似的,我妈也会留下眼泪,不知是被气的还是什么(以前我总以为是内疚),有那么几次她给我说的那么一句话我倒是记得很清楚,“等你以后有两个孩子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可是我现在还只有一个孩子,也许这辈子都只会有这一个孩子,她说的那句话也许我永远都体会不到。
但最近我的负疚感越来越重,尤其当我看到我妈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还有脸上日益明显的皱纹,我的心彻底软下来。
我想起,我妈这一辈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我能够把书读完,虽然没能去读研,但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使出了好大的力气,那个家,全靠她,才撑到今天。
当她告诉我,她整晚整晚睡不着的时候,当我看到她满脸疲倦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我的心生生的疼痛。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在她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尽可能让她快乐,再也不抱怨了......
而我爸,对他的感情似乎就单薄而简单多了,直至结婚之前,我在心底都没有承认过那个男人是我的爸爸,因为是他让那个家伤痕累累,也让我们兄妹两人的童年乃至整个青春期、他的妻子几乎一生都是伤痕累累。后来我和哥哥都结婚了,我爸一个人住在镇上老家,按他的说法是他受不了束缚,不愿意跟我们住在一起,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来市里看我们。
在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爸现在在我们面前再没有暴脾气,换之,像一个小孩,还是一个听话的小孩。
有一天我们面对面坐着聊天,我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男人已经老了,没有了暴戾,鬓鬓白发,身材越见的矮小,好久没有认真的看过他,也不知道原来他的牙齿已经不能吃太硬的东西了。这一刻,我想把以前的种种不好都要忘记,只想记住,这个人是我父亲。
也不知道怎么了,从这之后,关于父亲的记忆不再是清一色的黑暗,也有丝丝温暖的阳光照进来,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童年里,居然会浮现他为我洗头、梳头发的画面,甚至还能记得他的手的温度;那个暴戾的男人暴打过自己的妻子、儿子,却从来没有碰过他的女儿;在去遥远的北国读大学的前一天,他专门去给我买了一个手机,让我悄悄带着(家里的钱是我妈在管,并且那个时候家里是很困难的);还有不知道从哪里给我弄来一瓶香水,说是女孩子大了是可以用的.....虽然温暖的记忆是有限的,却足以让我铭记了。
在回过头回想朱自清写的那篇《背影》,便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当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爱。后来,在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也看到一篇《背影》,当看到那个在提防边大风中提着沉重袋子的母亲的背影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眼泪再也阻挡不了,像决堤的河水似的奔流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