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人物想法
既然生活熬不出来,那不如趁早拼了

既然生活熬不出来,那不如趁早拼了

作者: 狂人包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21:33 被阅读726次

1

高晓松曾回忆,在自己感觉到特别迷茫的一段岁月里,有一次喝完酒后问李宗盛。

“生活到底该如何选择。”

李宗盛的回答让高晓松至今难以忘怀。

李宗盛讲:“生活嘛,无非就是两种,要么熬,要么拼,可熬过之后,却发现还是要拼,那还不如早一点拼了。”

不知道为何在中国,“熬”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和习俗,人们对于“熬”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老一点的人会对年轻人讲:“熬吧,你还这么年轻,等熬过去了以后的日子就会好了”。而那些更老一点的人又会对那些已经比较老的人讲:“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没办法了,也只能熬下去了,再熬上个几年,就有盼头了。”

似乎“熬”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是过来人对后人的警示格言,“熬文化”在中国如此盛行,或许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带给人们骨子里的劣根性,亦或是人们对于熬有一种盲目的迷信,觉得熬过去了生活就一定会更好。

然而,“望山跑死马”,生活在你熬过这个山头后,依然有很多个山头,到头来,你可能会发现,生活光靠熬是远远不行的。

2

在电影《肖生克的救赎》里,老犯人布鲁克斯的结局令人唏嘘。

在监狱中,老布鲁克斯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深受监狱里狱警和犯人的喜欢,在监狱里,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表现良好,从不惹事,于是还可以担任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可以说,监狱,已经比外边的世界对他来讲更有家的感觉。

而因为布鲁克斯在监狱里优秀的表现,所以监狱决定提前释放布鲁克斯,按理说,离开监狱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儿,但布鲁克斯却不乐意了,在监狱里煎熬了这么多年后,自己反而觉得监狱更像自己的家,于是他甚至做出了拿刀要挟自己狱友的荒唐事情,当然最后他没能“成功”,还是出狱了。

然而出狱后的布鲁克斯才发现,外边的世界早已是物是人非,他害怕像自己飞驰而来的汽车,觉得那是怪物;他在超市工作上厕所时必须要向店主打报告,因为这是他30年来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最后,老布鲁克斯实在受不了监狱外的世界与生活了,在一家宾馆里选择了自杀。

就像里边的角色瑞德说的那句话:

“这些高墙还真有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

确实如此。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能够常年占据中美豆瓣网的第一名,当然不是因为他教会了人们如何做假账和越狱,而是有着极深的隐喻。

其实,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在用着一种熬的心态来工作与生活,电影里的那些高墙就像是我们心里那些无形的屏障,开始时,你恨自己这样的状态,觉得生不如死,可到后来,看着身边的大多数人亦是如此,便也认命了,觉得怎么过都不是一样么,再到后来,自己便已经完全离不开这样的生活了。

如此,熬便已成为了生活,而生活就是熬。

3

有一次与单位里的一帮同事吃饭,期间谈笑风生,大家聊的都很开心。

可当酒过三巡后,有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同事就开始垂头丧气,抱怨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其中一位同事的话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有一些理想和抱负,可到后来慢慢觉得也就那么一回事儿,现在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教育的孩子,而至于自己嘛,就慢慢熬吧,等熬到了一定年纪就舒服了。”

说完后便再饮下杯中酒,再不作更多的言论。

我不知道这是多少人目前的心理状态,也许在很多人心理,熬也意味着另一种希望,熬过去就会有更好的生活,熬过去就会不一样,可大多数人只是在熬的过程中失去斗志与勇气,在熬中慢慢凋零,最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是的,熬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平庸。

马太效应讲:“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你以为熬可以让生活慢慢变好,实则不然,在时代剧变的今天,所有的铁饭碗,金饭碗都将不复存在,而单纯的熬更只会让你变得更加一无所有。

4

中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时,都无法在客观世界上给予更多的回应,很多父母只会告诉自己的孩子,

“好好熬吧,磨炼吧,你看看那些国家领导人哪个不是在农村乡下熬过多少年的”。

令人哭笑不得。

很多父母觉得熬会让一个人更加成熟,让一个人更坚强,更能在日后承担重任。

这种想法表面正确,实则错的离谱。

因为当一个人始终是在以熬的状态生活和工作时,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实则是崩塌的,就如同很多体制内的人虽然一天到晚干不了什么却依然觉得自己很苦。

苦和累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拼命努力完后觉得自己身体好累,但却是笑着说,在他们心里自己是满足的,充实的。而那些一天到晚喊着自己好苦的人,无疑才是最大的悲剧。

熬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出悲剧,因为在熬的那些日子里,一个人会变,从阳光开朗到郁郁寡欢;从雄心壮志到萎靡不振;从励志要改变命运到浑浑噩噩,两眼无光,熬是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摧残。

而更可怕的是,在你熬过之后,你发现自己的原以为熬过后会好一点的生活并不存在。

5

美国有一个“奇迹女孩”名叫莉丝•默里。

她8岁开始乞讨,15岁时,母亲因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则因酗酒最后进了收容所。

外公不肯收留,莉丝•默里只好流浪街头。

默里的人生看起来一团漆黑,这个时候她想,不拼也是死,不如拼了,看看生活会给自己什么。

于是,17岁,莉丝•默里意识到自己要作出改变。她想去哈佛,接受最高的教育,读所有最好的书。

她觉得她必须这么做,没有选择的余地。

——"我明白了,我做出改变的时间要么是现在,要么就永远不可能了。"

然而,处境如此艰难:于她而言,梦想的路上惟有荆棘满地,哪有芳香四溢?

可她拼了命的学习,她不知道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局,她只知道如果不去学习,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最终,生活还是给了她一块甜美的巧克力糖,当然,这也是默里靠自己拼出来的结果。

1996年,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1万2000美元,进入哈佛学习。

2003年,莉丝•默里毕业。欧普拉·温弗里(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颁给她“无所畏惧”奖(chutzpah award)。

她见到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她和托尼·布莱尔和戈尔巴乔夫一起探讨时事;她向青少年宣扬要抵制住毒品和黑帮的诱惑,还鼓励他们不要把儿童时期的苦难当作不把握机遇的借口;

她还写了自己的传记《Breaking Night》(《打破黑暗》中文版《风雨哈佛路》)。电影《风雨哈佛路》也是以她为故事原型拍摄的。

试想,如果当时默里选择自己的生活中熬,找一份低廉的工作,然后昏昏度日,等待天上掉馅饼,那么她可能到死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员。

当生活已将我们逼到绝境时,忘了熬这回事吧,破釜沉舟,去拼一次,也许你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却可能是整个世界。

6

很喜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一句话: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毛太过鲜亮。”

安迪知道自己在监狱里,不管再怎么熬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自己生生凿了20年墙壁,爬了1000米的下水道才重获自由。

而我知道,如果你目前的生活也让你感觉身陷囹圄,熬只会让它更糟。

也许只有拼了,方能救赎。万不可辜负你那么鲜亮的羽毛。

相关文章

  • 既然生活熬不出来,那不如趁早拼了

    1 高晓松曾回忆,在自己感觉到特别迷茫的一段岁月里,有一次喝完酒后问李宗盛。 “生活到底该如何选择。” 李宗盛的回...

  • 煎熬(D37)

    生活中就两件事: 一件是熬,一件是拼。 熬来熬去发现还是要拼,还不如早点拼了。 同时,「煎」和「熬」都是可以变美味...

  • 9.14

    既然注定会坚持不下来的事情,从开始,还不如不做。 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如,趁早隐退。你觉得,...

  • 平静谦和

    偶尔读到丰子恺笔下所写的去生活: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早...

  • 开心是一种态度

    丰子恺先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生活总是不完美的,与其...

  •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

    41.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丰子恺 42. 没有生活之绝望...

  • 既然无枝可依,不如趁早打造自己

    有人说:当你还有抱怨的力气时,你要感谢生活的手下留情,因为他没有对你赶尽杀绝。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帖子: “研究生毕...

  • 微信最简单的晚安心语短句配图说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

  • 228天--拖延不如趁早2021-12-15

    拖延不如趁早 饶恕别人是有难处的,不过,总归要饶恕,拖延不如趁早。 趁早的好处: 之一,倒空自己,心情愉悦; 之二...

  • 那年为了爱情,嫁给了农村“牛奋”男,从富家女变成了穷人的妻子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喜悦。 ——丰子恺 那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然生活熬不出来,那不如趁早拼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amrxtx.html